高阳,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水,笔名郡望、吏鱼,出生于钱塘望族大学未毕业,入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高阳擅长于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1962年,高阳受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一生著作一共有90余部,约105册。高阳的历史小说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本书内容:同治三年六月二十,深夜。 凉师正阳门东的兵部街,由南口来了一骑快马,听那辔铃叮当,便知是外省的折差到了。果然,那骑快马,越过兵部衙门,直奔各省驻京提塘宫的公所。到了门前,蓦地里把马一勒,马上那人被掀了下来,一顶三品亮蓝顶子的红缨凉帽,滚落在一边,那人挣扎着爬起身,踉踉跄跄走了两步,还未踏进门槛,一歪身又倒下去,口中直吐白味。 公所里的人认得他,是江宁来的折差,娃何,是个把总。何把总原是曾九帅的亲兵,打一次胜仗使升一次,积功升到三品的参将,但无缺可补,依旧只好当那在他做把总时就当起的折差。……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慈禧第二部,也是全系列篇幅最长的一部。不像首部那样有着辛酉政变这一大事件可以举全书之力围绕着展开,将一件事写透纸背;本作只有一条时间轴作为主线索,那就是同治朝的有始无终:自曾九克复江宁,安德海弄权,恭王浮沉,到洪杨覆灭,捻首伏诛,安德海授首,再到天津教案,张文祥刺马,曾文正殒命,同治大婚亲政,以及最后的花柳缠身,还政两宫,十三年同治朝事,被高阳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曾左李彭等中兴名臣虽着墨不多,但也在波谲云诡的政事中如走马灯一般炫目登场,并渐次淡出。所谓同治中兴,其实是内忧外患中的躲闪腾挪,是两宫(主要是西宫)与穆宗、军机和疆臣的角力和博弈,曾文正一个“挺”字,恰如其分了。不过,醇王子载湉入承大统,表面上同治转入光绪,实际上西宫唱主角的独裁大幕才刚刚开启。
评分可当笔记读~
评分有点着墨过多,产生阅读疲劳感,没有明朝那些事儿精彩紧凑,同治感觉就没发挥啥作用,重头戏光绪要登场了
评分4.28-6.26 @pc 鉴于对晚清的不熟悉,这一卷的出现的人物个个都要去查百科。末了,载湉君登上历史舞台啦。
评分人物众多,细节纷繁,对于政治细胞不足的我来说,就只能是看个热闹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