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书写札记

电影书写札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贝尔·布烈松(Robert Bresson)是法国电影大师。中学毕业后从事绘画, 30年代起参与电影制作。到80年代共拍成包括《贞德的审判》、《梦者四野》等十三部经典名作。他的“电影书写”理念及实践使他高居电影史殿堂的宝座。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法] 罗贝尔·布烈松
出品人:
页数:95
译者:谭家雄
出版时间:2001-9
价格: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15556
丛书系列: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
图书标签:
  • 电影 
  • 布烈松 
  • 电影理论 
  • 法国 
  • 电影书写札记 
  • 布列松 
  • 艺术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电影书写札记》是布烈松唯一的著作,是作者二十余年对“电影书写”进行的点点滴滴思考的集结。作者认为“电影书写”与时下的电影不同。电影是一种舞台剧的再现,抹杀了摄影机的独特性。而摄影机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复制舞台剧,而在于它严格捕捉到肉眼见不到而又为电影作者提供了极具潜力的组合要素,让电影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及声音的组合,令镜头所捕捉的现实片从现实的层面转化为真的层次。所以,作者视演员为模特,他们的作用不是演活某个角色,而是让人们通过他们的不露痕迹的言行进入他们的内心存在状态,这远比实际的戏剧冲突更能感动人。与其说影像再现了某种现实,倒不如说它们激发了某种想像。因此看似平谈的影像在适当的组合下就会造出神奇。作者不困于电影题材,更揭示了其他创作活动。其反思由技进手道,阐述预知、等待、诱导、亲近等艺术,颇具电影伦理学之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对很多影迷来说,罗贝尔·布列松在法国是电影大师,即便是放在今天的电影界,他依然令很多电影导演无法超越。无疑,布列松的“电影书写”理念及实践使他高居电影史殿堂的宝座。不过,他的名作《电影书写札记》早在2001年由三联书店版推出了。在那个小开本中初次读到短小而信息...  

评分

评分

评分

布列松说:舞台上,演员创造性的简化尤其高贵和存在理由。 影片里,这种简化消除抹杀演员身为人的复杂性,随而抹杀他真正“自我”的种种矛盾和隐晦。 吴昊昊说:让演员扩大其形式,让导演拍摄儿童电影,思考留给孩子般的观众。 布列松消除演员的表演,反传统,告诉大家西方也在...  

评分

此书中。他主要强调几点: 1、模特。而不是演员。要清除演员脑子里的任何意图。保持导演的绝对控制权。演员不要去表演。要生活化。要“由外向内”。这一点就像“表现派”的理念一样。通过演员的数以千计的模仿重复、机械地动作单元练习。进入到角色精神层面。 2、绘画与音乐...

用户评价

评分

万能宝典。

评分

电影道德经

评分

做了很多摘抄的。

评分

电影绝对是导演的艺术。似真性;信任摄影机;调教模特,相信其创造力,在不受概念化表演观念和外界因素影响下自发生出行为;拒用音乐,换以环境声;声音与静寂的辩证;因做到极致而极简,影片各部分(影像、声音)各自为政;用冰冷的摄影机记录下所有,由导演决定留下有用的,并由剪接重新赋予其生命。剪接考验眼力和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侯孝贤的电影(如《聂隐娘》)在有意或无意地践行这些方法。

评分

我的天,我想我终于明白picasso的呢句世界名言:“我不寻找,我发现。”是什么意思了。塔在《雕刻时光》里反复提到这句话,也提到布列松之凝练之简约。我也终于明白塔为什么说:“一个导演如果在拍摄中还在寻找或是探索,那他就完了”(大意是这个)实在是太享受这种阅读的过程中突然醍醐灌顶之前疑惑的时刻。感谢布列松。布在书里专门写下的一句柯罗的话:“不应寻找,应等待。” 布,塔,毕加索,柯罗以及蒙田他们共享着同一种语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