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泰斯·伊姆雷(1929— ) 匈牙利猶太作傢,2002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14歲被納粹投入集中營,1945年獲救。1975年,以他在集中營的生活為背景的處女作《無命運的人生》齣版,這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它與長篇自傳體小說《慘敗》和《為一個未齣生的孩子哭禱》通常被稱作凱爾泰斯大屠殺小說的三部麯。另有《英國旗》、《苦役日記》等中篇小說。他的演講和隨筆被收理成《作為一種文化的大屠殺》、《行刑隊再次上膛前的瞬間靜默》以及《被放逐的語言》等集子齣版。
凱爾泰斯的作品盡管內容各不相同,但實際上都從各個不同角度傳達著同一個主題——大屠殺。作者通過描述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曆,探索著這樣一種可能性:在人類屈服於社會強權的時代個人如何繼續生活和思考。
《2002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作品:無命運的人生》小說以其齣人意料的主題和形式、不同的準則、開放性以及充滿疑懼的玩笑給它的讀者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同時也為匈牙利及歐洲曆史記憶的更新構建瞭一個獨特的視角。該書的同名電影正在拍攝中。
像白开水一样平淡的语言,就如同主人公对命运的冷峻一般。平淡无奇的文字之后,却依然保有骇人的冲击力。 「若有命运——则不可能有自由;而若——我继续说着,连自己也感到越来越吃惊,越说越起劲了——而若有自由,则无命运,也就是说——我停顿了一下,但只是为了喘口气—...
評分看到《无命运的人生》这本书时,首先被书名吸引。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即人各有命。那为何作者又说《无命运的人生》?怎么就是无命运?带着疑问,开始追随作者的故事去理解,去探索。 1944年春,布达佩斯的十四岁少年克韦什·哲尔吉在上班的途中被抓到...
評分凯尔泰斯的作品基本就是不断重复奥斯维辛的故事,他比昆德拉和村上要来的幸运,虽然很长时间作品没有什么影响力,旅居德国后时来运转,题材占了很大的便宜。 凯尔泰斯试图用另一种手法去表现集中营,但我感觉不太成功,过于平淡,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整本书读下来味同嚼蜡。他...
評分 評分“我知道,幸福就像一个陷阱,在前方等待着我,躲也躲不开。” 如果只听这一句话,应该会联想到什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男女主角经过重重困难终于冰释前嫌走到一起了,还是柔弱的灰姑娘终于找到归宿了?(以上三条好像是一个意思,呵呵) 如果你这么想,亲...
生命充滿著喧囂與寂寞。
评分幾乎要放棄生存希望時獲救的情緒也許比想象得更冷靜。反過來看,被投到集中營的人逐漸喪失生活經驗,被物化,這一點似乎更切題;無命運,而非命運無常;常態的幸福,已經從記憶深處割掉。
评分節製和造作往往隻有一綫之隔。這本難看的書中隨處可見一種拿捏作態的淡定,似是為規避現有集中營苦難敘事話語場所另闢之路。由此想到,一個人如何嚮他人展示自己身受之苦是個語言上的大難題。
评分我隻想嘆氣。
评分沉重的受難者。反映集中營的藝術作品中有與彆不同的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