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格·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 德國哲學傢,齣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1801年,30歲的黑格爾任教於耶拿大學。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學校長,其哲學思想纔最終被定為普魯士國傢的欽定學說。因此,說他大器晚成毫不過分。1831年在德國柏林去世。
《曆史哲學》作者黑格爾從“理性統治世界,也同樣地統治世界曆史”這個觀念齣發,把世界曆史看作是“理性”、“精神”的展開和實現。作者分專章對東方世界、希臘世界、羅馬世界、日耳曼世界進行瞭考察。在黑格爾看來,曆史必須從中國說起,這僅僅是由於它的古老,嚴格地說,中國還在世界曆史的局外。而他所鍾情的希臘世界,則是“精神”的園地。作者坦率的“歐洲中心論”傾嚮,值得我們再三地思考。
黑格尔表述了他的哲学的历史观,认为理性是世界的本原、内容和目的,所以历史是在理性主宰下的世界的发展进程,如同种子萌发生长成树木,理性在最初就决定了世界历史的必然性。 抽象的精神结合实现性的意志,就转化成现象。意志,就是人类活动。 人类仍然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使...
評分 評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译本的前世今生 [日期:2008-02-26] 来源:豆瓣网 作者: 陶一酌 [字体:大 中 小] 一时好奇,通过国家图书馆引擎馆藏检索黑格尔著《历史哲学》。检索后发现,王灵皋译《历史哲学纲要》大约是与之相关的第一个版本,出版时间是1932年,上海神州...
評分 評分一篇迟到若干年的书评: 大二时主修的《十八十九世纪欧陆哲学》,是我大学生涯最无趣的课程之一。 当时读过的几本书中,唯一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稿》。我还记得当年对此书前半部分的宏大主题感到振奋不已,而被后半部分琐碎的历史分析弄...
黑格爾居然是如此的詩情畫意。這本書讓人讀齣一個異質的黑格爾,一個自己和自己鬥爭的黑格爾。他讓即便最卑賤的事物都成為大救贖的一部分,他讓感性在理性中棲居,讓自由意誌在秩序中綻放,他讓曆史與自我覺醒比肩共行。 他是“大”的集大成者
评分以曆史事件反應哲學思維的差異
评分以曆史事件反應哲學思維的差異
评分黑格爾居然是如此的詩情畫意。這本書讓人讀齣一個異質的黑格爾,一個自己和自己鬥爭的黑格爾。他讓即便最卑賤的事物都成為大救贖的一部分,他讓感性在理性中棲居,讓自由意誌在秩序中綻放,他讓曆史與自我覺醒比肩共行。 他是“大”的集大成者
评分當你用閤理的範疇觀察曆史,曆史也就呈現齣閤理的樣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