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雲翔,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類學教授。閻雲翔先生係著名學者張光直的學生,早年著作有《禮物的流動》,最近,他的英文專著《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裏的愛情、傢庭與親密關係:1949~1999》獲得美國著名的曆史學學術著作奬-列文森奬。這是為紀念美國著名漢學傢列文森而設立的,每年隻頒發給兩本亞洲研究專著的作者。閻雲翔先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裔學者。
本書是根據作者的博士論文而改寫的一本民族誌。為此,作者先後在1989年和1991年兩次迴到他以前曾經生活過7年的下岬村進行實地調查,結果發現光是禮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復雜的社會實踐過程,於是將他的研究目標限定在農村禮物饋贈文化方麵最後成書。
关于礼物,想到两个事情,其一是当我拒绝去给某一亲戚送礼时而遭到的白眼以及“不懂礼”的评价;其二是某县政府门口有一家烟酒店,送礼者在这里买东西送给相关领导,而同时县领导会定期将自己收到的烟酒在这里折现。这两个事情正好代表了礼物流动中的不同模式,从方向上而言分...
評分 評分作者用禮物的雙嚮/單嚮流動來理解社會主義時期(後集體化時代)的中國社會關係和等級。首先,他對禮物劃分為錶達性/工具性的禮物,前者是一種互惠,平衡的人際關係,後者是不對稱的禮物流動,通過這兩種類型禮物看一個村莊裏普通人如何繼承親緣關係,地緣關係,創建姻親、朋友關係和其他的權力關係。接下來,對彩禮和嫁妝的考察,提齣這是一種新的分傢方式。不同於傳統社會婚嫁費用的高漲在於兩個傢庭間財産的聯係,後集體化時代,嫁妝的增加,意味著新郎新娘個體傢庭的基礎資金的增加,意味著核心傢庭對父權的反動。在我看來,本書提齣的有意思的問題是,從氏族社會到等級社會,禮物轉化到商品是否可行,因為禮物是不可讓渡的,本身連帶著情感,它是如何變成沒有人格化的商品?另外,商品化的禮物是否會影響禮物代錶的感情和關係?
评分: K892.29/3718
评分這本書有魔咒 讀瞭5天 收瞭6個請柬!!!!!!!!!
评分非常有看點,一是作者本身有故事,二是所說的“禮物”行為完全可以在我們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體現,盡管略有不同。如果對村子裏的人情往來感興趣,完全可以看看這本書!要是我的研究能做成這樣,精緻的描述該有多好啊~~PS:譯者中的劉瑜是我們認識的那個劉瑜嗎?
评分閻雲翔試圖與Mauss等人對話,通過中國的案例對前人的論斷作修訂,而沒有另起爐竈提齣一個全新的解釋框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