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保羅・薩特是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思想傢之一,存在主義的鼻祖。1905年齣生於法國巴黎一個海軍軍官的傢庭,1924年,以優異成績考人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專攻哲學。二戰結束後不久,薩特和梅洛・龐蒂、阿隆、波伏娃創辦瞭《現代》雜誌,這份雜誌成為存在主義的重要論壇。從此,薩特辭去教職,成為一位職業作傢,活躍在法國和世界政治、文化舞颱上,直到1980年逝世。
偉大的思想傢薩特同時也是一位傑齣的文學傢,他把深刻的哲理帶進瞭小說和戲劇。其中《厭惡》(1938)是他的第一部小說,他通過主人公――一個知識分子單身漢安東納・洛根丁,細膩地描寫瞭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惡心感受,錶現瞭薩特本人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長篇三部麯《自由之路》,第一部《理智之年》和第二部《延緩》都發錶於1945年,第三部《心靈之死》發錶於1949年。在這三部長篇小說中,薩特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和戰爭初期的歲月為背景,通過一個知識分子的人生道路選擇,揭示他的“自由選擇”的哲學主張的積極意義。《文字生涯》(1964)是薩特的自傳,薩特以生動、細緻的筆觸描述瞭他童年的經曆,深刻地分析瞭這不平常的經曆對他的一生所産生的重大影響。
20世纪有三位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萨特和加缪。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萨特和加缪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加缪的《局外人》长期在畅销书榜占有一席之地,《鼠疫》的知名度也不低,相比之下,萨特的代表作《恶心》的传播度要差的多,在各大图书网站上都难觅其踪...
評分上学期读完了萨特全集的前5本,那段时间就是一本接一本地从图书馆借萨特,略显艰深的语言却蕴藏着迷人的魅力,当时的心理状态仿佛完全被他的文字牵引着前进。下面的文字尽管和《恶心》联系不大,但确是在这几本书的影响下写出来的。 我无意以悲观主义的态度指点...
評分上学期读完了萨特全集的前5本,那段时间就是一本接一本地从图书馆借萨特,略显艰深的语言却蕴藏着迷人的魅力,当时的心理状态仿佛完全被他的文字牵引着前进。下面的文字尽管和《恶心》联系不大,但确是在这几本书的影响下写出来的。 我无意以悲观主义的态度指点...
評分“恋爱者不想像人们占有一个物件那样占有被爱者;他祈求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归己有。他想占有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
內容是比較好的,但翻譯比較一般,故意帶很多北京腔兒化音,對於外國文學,翻譯體有時是必要的,強行代入中國語言不是味道
评分看的是這本嗎?一些短中篇小說選
评分隻看過上~~喜歡《理智之年》甚至多過《厭惡》
评分高三時抱老師就是個存在主義者瞭!
评分終於完成瞭一直渴望的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