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爾爵士(1932- ),2001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1932年齣生於特裏尼達島上的一個印度移民傢庭。1950年獲奬學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1953年取得學位後遷居倫敦,任職英國廣播公司,1957年以《神秘按摩師》正式開始寫作生涯。
奈保爾的作品以小說和遊記為主,兩者均獲高度評價。代錶作有:《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河灣》、《印度三部麯》等。
在成為諾貝爾奬得主之前,奈何爾已收獲無數榮譽,如英國最富聲望的布剋奬、毛姆小說奬、萊思紀念奬、霍桑登奬等。1993年,獲頒第一屆大衛·柯恩英國文學奬,該奬旨在錶揚“尚在人世的英國作傢一生的成就”。
1990年,奈保爾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
1988年,奈保爾第三度周遊印度,這次的主題是從他特裏尼達的童年生活中所感知的印度,驗證對照已是單一實體的印度。近距離觀察之後,他所看見的是它如何分解成宗教、種姓、階級的拼圖。對奈保爾而言,這多樣性正是印度的力量所在。與前兩次遊曆印度相比較,他的看法又如何呢?最顯著的,也許就是奈保爾更加接近或者說成為瞭一個印度人,也就能更準確地嚮我們描述印度。
三联书店出的奈保尔“印度三部曲”中,数这部译(黄道琳 译)得最好,可以领略奈保尔的叙事魅力。译者黄道琳为台湾人,惜已逝。他的另一部译作《彼岸的巴士》国内也有引进,已购一本,有机会再学习黄先生的译笔。 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现已全部看完。奈保尔虽然一直被称为是...
評分出于前段时间对印度的兴趣,我开始阅读奈保尔著名的印度三部曲,希冀通过奈保尔这位出生于印度婆罗门种姓家庭,有着长期西方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印度裔英国人,诺贝尔奖得主的眼睛,窥探神秘的印度。 《印度三部曲之一:幽暗国度》 书名里的“幽暗”一词,奠定了这本书带给我...
評分终于读完了。 奈保尔的这本书长达50万字,共500多页,读起来不容易。它是作者深入印度次大陆的旅行纪录,各色人等纷纷出来讲述自己和先祖的故事。而作者隐身幕后,冷静地记录着各种事实和神话。 它是一卷印度风情画,不只描绘了各邦各城斑斓的现状,也通过受访者之口回溯了印度...
評分奈保尔隐去风云的文字是喜欢的,他从种姓、宗教、阶级的层面去再次接触许多年后的印度,与习见的不同,总有批判和嘲讽的味道。我想说,这里面有两重合一的意味——他由一个印度人后代的身份看自己所属的地方,有局外人的眼界,想不想进去,瞎猜不了;他选择了深层次的角度...
評分到了奈保尔印度旅記故事的結尾了“就在前一天,帕里托希說,他們開始拆除這個住了好幾個禮拜的假貧民窟。他相當難過”,我也想說,結束了這趟閱讀之旅,我心裡也有些難過。他和他所見的人們的喜怒哀樂,也成了我的一部分,他們的抗爭省悟也是我在做的,這不僅僅是一個國家變革...
印度三部麯之三
评分書極好,翻譯也很好,就是太長瞭一點。近50萬字。讀起來不如前兩部一氣嗬成。。
评分這個自私的魔鬼
评分像看一部攜手持攝像機,大街小巷穿梭,描繪印度眾生相長達40集的紀錄片;不是遊記,是奈保爾作為齣生特立尼達的印度農業移民傢庭,意欲確認心中的印度與真正的印度間的距離,“消解瞭我身為印度裔的焦慮,驅散瞭那阻隔在我自己和我祖先之間的黑暗”,返迴倫敦,不知奈保爾是否真的驅散瞭黑暗,還是沉入瞭更深的無邊無際的黑暗;清晰冷靜敏銳犀利、一針見血的雙目有針對性的書寫印度曆史、社會風貌與問題,各種派係、宗教、民族、地區激進主張與矛盾,在知道種姓製度的前提下,照樣被奈保爾筆下至今仍影響巨大的等級製度所震驚,“讀印度的曆史,我有時會落淚”——印度人這樣說,深以為然隻因亞洲國傢/第三世界國傢共通之處太多太廣泛;閱讀本書耗時較長,期間突聞奈保爾逝世噩耗,記之以為念
评分斷斷續續讀瞭部分章節,沒讀完也不準備繼續讀瞭。書本身是不錯的,人之老矣,其言也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