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新药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 国内外新药研究概况
二 21世纪新药研究的趋势与方向
第二节 新药研究的近代发展
第三节 新药设计的一般方法
最佳化合物设计
二 药物的类型衍化
第四节 新药研究筛选过程
新药临床前初筛程序
二 新药规范化筛选程序
第二章 药物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机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一 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的特征与共性
二 生物大分子功能方面的特征与共性
第二节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二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
三 生物膜的液晶态
四 生物膜的物质转运调节及其分子药理
第三章 药物作用的分子药理学基础
第一节 受体的结构、性质和类别
第二节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
一 共价键结合
二 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药物―受体相互适应的锁―钥关系
一 药物与受体的互补性
二 原子间距离对药物―受体互补的影响
三 影响药物―受体契合的立体化学因素
第四节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学说
占领学说
三 速率学说
三 诱导契合学说
四 变构学说
第四章 机体内源性活性调节物质―受体机理与新药设计
第一节 机体内的信息传递与内源性调节物质
一 内源性生物活性调节物质的一般概念
二 内源性生物活性调节物质的分子机理与类别
第二节 含氮类内源性调节物―受体机理与有关新药设计
一 环腺一磷(cAMP)中介激活类
二 环鸟一磷(cGMP)中介激活类
三 两类中介激活物的细胞内制约调节
四 调节第二 三信使的新药设计
第三节 甾类内源性调节物的分子机理与有关新药设计
一 甾类内源性调节物的分子机理
二 胞浆受体的选择性结合与有关新药设计
三 基因激活与有关的新药设计
第五章 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掘与药效几何模型的确定
第一节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广泛筛选
二 意外发现
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的定向发掘
一 动 植物和微生物中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
二 生命基础过程研究中发现先导化合物
三 现有药物总结性研究中发现先导化合物
第六章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与新药设计
第一节 生物电子等排体的发展演化过程
第二节 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
一 一价原子或基团的取代
二 二价原子或基团的交换
三 三价原子或基团的交换
第三节 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
一 基团反转
二 环系的打开与关闭
三 极性相似基团的交换
第七章 前药原理与新药设计
第一节 前药原理的一般概念
一 与前药体内活化有关酶系
二 前药设计的目的与方法
第二节 前药原理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
一 改善药物的体内动力学特性
二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 掩蔽药物的不适气味
四 前药原理的其它应用
第三节 靶向药物的设计
一 用于介导靶向药物的受体
二 靶向抗癌药物的设计
三 药物―载体的偶联方法
第八章 抗代谢原理与新药设计
第一节 抗代谢原理的一般概念
一 核酸的化学
二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三 蛋白质的结构
四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五 酶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抗代谢类抗癌药的设计
一 叶酸类抗代谢物的设计
二 嘌呤类抗代谢物的设计
三 嘧啶类抗代谢物的设计
四 氨基酸类抗代谢物的设计
第三节 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设计
一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设计
二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设计
三 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设计
? 四?定量构效关系原理与新药设计
第一节 定量构效关系的一般概念
一 定量构效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二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Hansch方法
三 Hansch方法使用的参数
四 Hansch方法的研究步骤
五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Topliss方法
第二节 定量构效关系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
一 预测同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二 指导药物的设计与合成
三 帮助了解药物的受体图像
第三节 定量构效关系的其它研究方法
一 Free-Wilson方法
二 分子连接性方法
三 其它方法
第十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常用方法
一 活性类似物近似法
二 比较分子场分析法
三 电荷空间分布分析法
四 距离几何法
五 受体图像分析法
第三节 计算机技术在新药设计中的应用
一 C0MFA方法在激素类研究中的应用
二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的设计
三 丝裂霉素的三维结构活性研究
四 以HIV-1蛋白酶为受体的药物设计
附录一 QSAR研究中常见取代基的各结构参数
附录二 Wiswesser线性表示法(WLN)的意义及各符号的含义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