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记

上课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小妮,1955年生于长春市,曾随父母到农村插队和作为知青插队前后7年。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后做电影厂编辑。1985年迁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曾出版过多部诗集、随笔集和小说。近年作品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诗集)、《世界何以辽阔》(诗文集)、《安放》(随笔)、《一直向北》(随笔)、《倾听与诉说》(随笔)等。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王小妮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
价格:2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1319319
丛书系列:铁葫芦·文艺馆
图书标签:
  • 王小妮 
  • 教育 
  • 随笔 
  • 上课记 
  • 随笔·散文 
  • 中国 
  • 散文 
  • 铁葫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2011年,我看了何伟的《江城》,一个美国人在涪陵当老师的见闻。关于小城涪陵,很多中国人除了涪陵榨菜,其他想象大概只是空白。何伟在书中写出的种种文化差异和冲突,都鲜明生动,犹如蘸了浓浓的油彩,一笔笔重重勾勒出来的油画。 所以,最初看王小妮的《上课记》,像一个人...  

评分

拿起这本书,先在前言里看到这段话:“在今天,一个自认的好人总不能什么也不做,总不能继续束手待亡。哪怕多数人都在侧目观望,认为我做的这些全无意义,渺小微弱,甚至是飞蛾扑火。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想起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假设你去支教了,又能改...  

评分

八十年代王小妮就已是知名诗人,诗歌写作成绩不小,得过不少奖。七年前听朋友劝,到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书,授课内容是戏剧影视文学。几年书教下来,仍然陆续有诗集、散文集出版,可见创作并未停止。 教书对于创作型的作家而言,很容易有些乏味。写《小世界》的英国人戴维...  

评分

在写一篇回忆自己小学生活的文章的间隙,我看到了王小妮的《上课记》,一本她教书生活简短记录的结集。作为诗人的王小妮,一直极为低调,甚至独立在诗坛之外;作为教师的王小妮,还是一样的低调,甚至始终带着一种惶恐,就像她2006年记录前的导言的题目: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  

评分

真正的教育在哪里?《上课记》 中国的教师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团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校和学生,但是中国的教育呢?陈丹青说,中国有教育吗?中国只有考试。虽然并不全面但是很深刻,中国的中学教育几乎被考试所占领,在里面看不到什么教育了。那么小学有教育吗?...  

用户评价

评分

最好的老师,最真诚的记录,最值得投入的事业,最美好的理想主义。

评分

总之,再细腻的感受,于改变,还是无意义。

评分

总之,再细腻的感受,于改变,还是无意义。

评分

温情.

评分

休憩83rd,大道至简,十分简约不加修饰的文字,实实在在的做到了简约不简单,一路引发我的回忆和思索,薄薄一本书几乎读了一天,我阅读这本书时的感觉十分好,是因为我在阅读自己,这本书只是催化剂,针对书的内容我几乎没有任何想说点什么的。这本书的风评也必定因人而异分化严重,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