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记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王小妮 教育 随笔 上课记 随笔·散文 中国 散文 铁葫芦
发表于2025-02-16
上课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如果并不只是把教书当成一项糊口的职业,尚怀有“育人”之志向,那么,我想,在中国当老师是一件痛苦的事。且不说行政治校,中小学老师必然面临升升学率的压力,且还得执行意识形态指令。所做的,大抵是与现代教育之精神相违背的。并非是培养孩子,而是愚化,奴化孩子。作者所面临的学生,百分之八十来自农村,一年六千块的学费对于其中不少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却偏偏还要在专业名为“影视文学”的框架下叫他们写作,跟他们讲诗意。有一种微妙的讽刺和可笑。然而——“如果一切都是徒劳,那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评分第一眼看成《上学记》,于是搞混了。对于我这个对教师有阴影的学生来说,总能读出一种居高临下我最正确的味道来。三星。
评分平实而温情的笔调 勾勒出一个课堂 一座校园的模样 那是属于一位文学课老师的回忆 也是属于为她所教育的学生的 推延开来 在那影影绰绰的人群和刻写真实的字里行间 也看得到我们自己。而对学生来说 那个来自讲台的角度 对理解自己也是很必要的吧。
评分王小妮是个好老师啊
评分休憩83rd,大道至简,十分简约不加修饰的文字,实实在在的做到了简约不简单,一路引发我的回忆和思索,薄薄一本书几乎读了一天,我阅读这本书时的感觉十分好,是因为我在阅读自己,这本书只是催化剂,针对书的内容我几乎没有任何想说点什么的。这本书的风评也必定因人而异分化严重,我很享受这种感觉。
王小妮,1955年生于长春市,曾随父母到农村插队和作为知青插队前后7年。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后做电影厂编辑。1985年迁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曾出版过多部诗集、随笔集和小说。近年作品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诗集)、《世界何以辽阔》(诗文集)、《安放》(随笔)、《一直向北》(随笔)、《倾听与诉说》(随笔)等。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身上的“土气”。王小妮的文字,让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想起“理想主义”这个几乎被遗忘、又被误读无数的词汇。
我知道若不马上写下来,过几天就再也不会写了。 昨天兆音和思怡过来,我说你们一定要看看《上课记》,你们是2008级的大学生,王小妮她也写了她2008级的学生。 一个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影视与写作的前诗人老师,她究竟做到了什么? 她说:“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所地道的底层...
评分真正的教育在哪里?《上课记》 中国的教师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团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学校和学生,但是中国的教育呢?陈丹青说,中国有教育吗?中国只有考试。虽然并不全面但是很深刻,中国的中学教育几乎被考试所占领,在里面看不到什么教育了。那么小学有教育吗?...
评分本人于1989年参加教育工作,做的一直是底层的活儿——被教育(这句话不是原创,无耻地剽窃了)。在这长达18年的被教育生涯里,很少碰见心智健全的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揪眼皮扇耳光罚站打手心,就跟叫家长一样都是家常便饭。四年级时的数学老师经常猥亵某个长相可爱的男同学...
评分《南方周末》副刊会间断性刊登王小妮的新《上课记》,因为上周的几个小故事让我备受感动,于是很想看完整版,但是看完后还是略有小失望,其实我更想看到的是学生们对于自己生活最真实的想法与思考,就像仙姑在今年春运回家时给她发来的两条短信:“我现在在湛江火车站等晚上十...
评分王小妮无疑是一位严肃、认真的大学老师,初为人师的热情和审慎,对学生心灵世界的洞察和探究,让这本书格外地踏实有力。“如果它完全是徒劳,也要让这徒劳发生。”这份执着令人动容,理想主义的气息总是苦涩而迷人。 书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底层的农村,他们的日子离轻松安逸很远...
上课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