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美国小说家。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世家,大学毕业后即从事写作。曾两度在海关任职。1853年任美国驻英国利物浦领事,1857年后侨居意大利,1860年回国专事创作。霍桑是一个思想上充满矛盾的作家。他抨击宗教狂热和教会虚伪,又把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当作认识社会的标准;他记叙新英格兰殖民地人民的抗英斗争,同时又对社会改革、技术进步和废奴运动抱怀疑、抵触情绪。艺术上,他擅长揭示人物内心冲突和心理描写,充满丰富想象,惯用象征手法,且潜心挖掘隐藏在事物后的深层意义,但往往带浓厚的宗教气氛和神秘色彩。他称自己的作品是人的“心理罗曼史”,故文学史家则常把他列为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是以殖民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小说通过一个受不合理婚姻束缚的少妇海丝特·白兰因犯“通奸”罪被监禁、示众和长期隔离的故事,暴露了政教合一体制统治下殖民地社会的冷酷虚伪,探讨了有关罪恶和人性的道德、哲理问题。其他著名作品,有描写祖先谋财害命其罪孽殃及子孙的长篇小说《带有七个尖角楼的房子》(1851),讨论善恶问题的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60),揭示人人都有隐秘罪恶的短篇小说《教长的黑面纱》和表达作者正面理想的短篇小说《石面人像》等。
《红字》以十七世纪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当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红字》深入美国民族历史和道德根源,对人类与罪孽、愧疚以及傲慢的不懈斗争进行了无法超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典而精湛的探索,被亨利·詹姆斯誉为“想象性作品中最出色的篇章”。
挺无知的,一度莫名其妙地把霍桑、《红字》同侦探小说联系在一块儿。(大概是由程小青笔下的霍桑和福尔摩斯中《血字的研究》在我脑中乱七八糟的综合吧……) 《红字》不愧为经典,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看罢的感受——惊心动魄。对于带有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我向来有隔膜之感,但...
评分看的小说越多,就越爱看古典的东西。 很多好书,一直放在案头书架,就是没有勇气翻开,总是心存畏惧,这种畏惧因何而来,此刻也还未想清楚。但终于有一天,一页一页地坐在马桶上看完了《红字》,又夜深人静、老婆专心备课的晚上读起了《复活》。不得不承认,它们给我的慰藉超...
评分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大三,那阵子我选了一门美国文学,我的教授是一个Middle age的女人,留过洋,带过许多博士,喜欢穿绸缎真丝。从她神采飞扬的作品评析中我大致听出了她对这部作品的喜爱。但当时我对它并不留意,看完那几页英文选段也作罢了。不过我记得它的的名字《红字》和...
评分Hester,Arthur,Pearl三人手牵手站在刑台上,组成了一个电路,产生一股融合亲情,爱情的电流。 两首荡气回肠的歌,送给Hester Prynne这样的女子,或许在一些人眼中,她们是傻瓜,受人鄙视,情爱让她们义无反顾。。。 她们爱上的人,为何却是如此懦弱不堪? 1.bleeding love-Le...
评分看了一篇关于霍桑和他太太的文章才决定看《红字》的。 霍桑成名前是个海关的小职员,有天他垂头丧气地回家对太太说他被人炒鱿鱼了。他太太听了不但没有不满的表情,反而兴奋得叫了起来:“这样你可以专心写书了。” “是呀,”霍桑一脸苦笑地答道:“我光写书不干活我们靠什...
信仰太坚定 情感太饱满 手法太丰富 看完很虚很累
评分非此版
评分被过誉的低劣作品
评分红字是谁身上的红字
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清教徒历史,但不完全符合史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