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唯識方隅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羅時憲 作者
佛教慈慧服務中心
译者
出版日期
308 页数
50HKD 价格
丛书系列
9789626440643 图书编码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佛学  唯识  罗时宪  唯识学  佛学/佛教/佛家  宗教  佛法  佛学义理   


喜欢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09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下载 2024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下载 2024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用户评价

评分

罗公以最简练的文字最清晰地描绘了唯识学的轮廓。当年初看的时候觉得只是中正平稳,无甚新奇,当看到一半的时候,就被他条理之清晰、法度之严明、抉择之精巧所折服,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大家!本书的后半部分我是带着享受的心情来看的。只要你去了解一下罗时宪的著作目录,就会发现,罗公紧握空有二轮,走最纯正的路子,做最扎实的学问。后学寻此可得入室门径。

评分

后面因明学部分未仔细看。

评分

最最纯正的那种学院派写法,枯燥聱牙,几乎完全达不到入门的目的。

评分

后面因明学部分未仔细看。

评分

罗公以最简练的文字最清晰地描绘了唯识学的轮廓。当年初看的时候觉得只是中正平稳,无甚新奇,当看到一半的时候,就被他条理之清晰、法度之严明、抉择之精巧所折服,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大家!本书的后半部分我是带着享受的心情来看的。只要你去了解一下罗时宪的著作目录,就会发现,罗公紧握空有二轮,走最纯正的路子,做最扎实的学问。后学寻此可得入室门径。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著者简介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图书目录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在线电子书下载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图书描述

重印《唯識方隅》序

大乘佛法思想的體系,近人太虛大師認為:可分作法性空慧、法相唯識及法界圓覺三宗,亦即中觀、瑜伽及如來藏三系。這就中國佛學的發展來說,固然可作上述的劃分。但若從印度大乘佛學思想的發展看,則正如唐義淨於《南海寄歸傳》中說:不外乎中觀與瑜伽兩大主流,如來藏的學說袛能視作大乘空有兩宗思想發展過程中,為解釋佛性存在問題而出現的探索時期的思想,而如來藏學說後來亦消融於瑜伽行派的學說中。此外,就思想的淵源說,大乘空有二宗均植根於阿含聖典,如來藏學說中的自性清淨心觀念卻非淵源於原始佛教。其說雖有建立佛性存在根據的誠意,但卻不免落入一元論的窠臼,未足以解釋現實人生的真相。不若瑜伽行派的賴耶緣起說,一方面說明人生染污的現象,同時亦建立眾生心識轉染成淨的依據。故此,大乘佛法思想的體系,實應以空有兩宗為主流。

從歷史發展的程序說,《解深密經》的三時判教正足反映中觀思想出現於大乘佛教的初期,據般若經的奧義,直探緣起性空的實相,故其學說在思想史上自有不可磨滅的價值。但中觀的教學方法著重排遣名相,掃蕩情執,以顯諸法實相非語言文字所可描述,亦超越一切相對的思惟概念。它的優點固能不須憑藉繁瑣的哲學概念,而能直顯宇宙最究極的真理,但卻往往非利根上智者不能領悟。末流所及,便容易墮於虛無主義,以至否定宗教道德的存在價值。這在晉隋間的譯典如竺法護譯的《濟諸方等學經》及毘尼多流支譯的《大乘方廣總持經》,以至唐賢的經論注疏中均時有論及。瑜伽學派的法相唯識說便是在這種思想背景中繼空宗而興起,一方面集部派中說一切有、經量等部精粹,疏解無我而有業感流轉的疑難;另一方面,以賴耶緣起、萬法唯識的理論,挽救大乘空宗末流惡取空者的弊端及如來藏學說的闕失。而就思想發展的必然軌跡來說,中觀學派開始著重平面的理智證驗,瑜伽學派則發展至立體的心識淨化要求。不但切合人生漸進的修養次第,同時亦兼顧到宗教思想發展中對理論與實踐不同層面滿足的必要。

中國法相唯識思想的傳述,前後有真諦、玄奘新舊二譯,而以玄奘的新譯最能顯明瑜伽行派的真義。玄奘的學系,直承印度護法、戒賢一系,與慈尊、無著、世親、陳那一脈相承。但奘師重於譯業,對唯識思想在中國的推廣弘揚,則功在窺基、慧沼、智週慈恩三祖。當時影響所及:南山道宣依據唯識義理,以思心所種子為戒體,建立「心法戒體論」,其四分律學因此凌駕於相州法礪、東塔懷素之上而獨盛於由中國。法藏賢首雖提倡華嚴五教以抗衡唯識的深密三時,但據近人呂澄考證,其判教及觀行的理論,卻頗有因襲唯識之嫌;及至清涼澄觀撰述《華嚴大疏》、《隨疏演義鈔》,對唯識義理的採撮更多,故論者以為其說與法藏已相徑庭。南北朝以來盛行的攝論師及俱舍師,由於玄奘重譯二論,糾正前代誤失,從此《俱舍論》成為唯識學者兼讀以明學統源流之書,《攝大乘論》則更成為此宗學者入門的必修典籍;於是攝論、俱舍二師從此便並歸唯識一系。自西方淨土法門盛行以來,歷代各宗學者對彌陀淨土屬於報土還是化土的解說,頗有分歧,攝論師提倡「別時意說」,對彌陀淨土的弘揚打擊尤大,及至唐代唯識諸師,提倡彌陀淨土兼具報化二種,並以諸佛菩薩淨識淨種建立淨土加以解說,西方淨土法門的理論基礎纔得鞏固。此外,藏密黃教宗師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第論》中,盛弘止觀之學,其中頗多取材自《瑜伽師地論》,雖非受中土慈恩諸師的影響,但與唯識思想關係的密切,亦可見一斑。至於唯識思想對後代中國思想界影響的事例,亦俯拾即是:如晚明王夫之作《相宗絡索》,對唯識學說,頗有契會:清人龔自珍作《發大心文》,更引用因明三支比量;清末譚嗣同著《仁學》一書,涉及唯識義理尤多;近代樸學大師章太炎,更以唯識義理疏釋儒道諸家,所著《齊物論釋》、 《諸子略說》最為顯著;熊十力著《新唯識論》等書,以創立新儒學自居,但其淵源唯識甚為明顯,難脫儒表佛里之譏。凡此種種,皆可見唯識一宗於佛教內外,影響極為深遠。歐陽竟無先生說:﹁學莫精於唯識﹂,實非虛語。

唯識學說能在中國哲學思想史上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玄奘、窺基等慈恩宗匠功不可沒。但近年卻有人以為奘師對唯識典籍的翻譯有根本上的誤失,那就是認為玄奘未能把唯識應作﹁唯表﹂的原義譯出。其理由是根據早年法國學者萊維(S.Lévi)發現《唯識三十頌》安慧註釋的梵文本中對「唯識」一詞的用語是Vijñapti-mātra 而非Vijñ ;āna-mātra。考Vijñāpti為Vijñāna(識)字的過去分詞,仍然具備「識」的含義,亦可作較豐富的解釋:如日人荻原雲來主編的《梵和大辭典》中即列顯現、表像、了別等多種含意。而唐賢諸師則多抉取其「了別」義,如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一序中即說:「唯謂簡別,遮無外境,識謂能了,詮有內心。 」其實,「顯現」義說明第八識相分的作用,「表像」義則說明前七識相分的作用,「了別」義正足以說明各識見分的作用,各種含義皆是就識上的不同作用而劃分。所謂攝境從心、舍末歸本,以「識」為「了別」義,最能說明唯識思想的立場。且Vijñana-mātra一詞含義頗豐,豈非「唯識」一詞最能概括。事實上,玄奘於其翻譯的《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及《攝大乘論》〈所知相分〉中不是明言「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 」可見玄奘對「識」具備顯現、表像等各種含義亦甚明了。況且「唯識」一詞亦非始創自玄奘,自菩提流支、真諦以至義淨諸大譯家均沿用不替。同時我們亦無從得知玄奘當時所據的梵本是用Vijñapti-mātra 抑用Vijñāna-mātra一詞。此外,日本學者長澤實導在《瑜伽行思想與密教的研究》一書中,專章解釋Vijñapti與Vijñāna二字的含義,明言Vijñāna-mātra一詞之意為「唯了別」。長澤氏曾為日本大正大學佛教學研究室主任教授,精研梵文,其說當有根據。而其它對唯識有研究而兼通梵文的日本著名學者如結城令聞、山口益、勝又俊教等均不敢輕言玄奘所譯「唯識」一詞有誤。可見以「唯識」一詞應用「唯表」的說法,實屬誤導,而假若以此試圖貶低慈恩一係對唯識思想的貢獻,更屬罔顧歷史事實,不負責任的做法。

唯識思想自慈恩諸師振興一時,於唐中葉以後,由於戰亂頻仍,典籍散失,教下諸家均以研究典籍為主,缺乏安定的環境及完備的資料作為研習的條件,不免衰落。沉璧千載,直至清末楊仁山取籍東瀛,重刻唐賢諸疏,唯識思想纔具備復興的契機。而近代弘揚唯識最有力的:南有歐陽漸,北有韓清淨,中有沙門太虛。 (其中歐陽竟無、太虛均曾受學於楊仁山所創立的祇洹精舍。)而三人對唯識的研究均以慈恩諸疏為依歸。業師羅孔章先生早歲皈依太虛大師,親蒙指點汲取唐賢精義之道。為學則私淑歐陽竟無先生,得支那內學院治學的真髓。而羅師的重要著述如《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成唯識論述記刪注》均嫻於排比古疏、抉擇精義,其嚴謹細緻處則又有異於歐陽氏及虛大師,而隱然得韓清淨氏之餘緒。故羅師可謂集近代唯識學三大宗匠的精粹,遠紹慈恩宗風,中興唯識學於嶺南的第一人。先生治學嚴謹,悲心度世,三十年來講學著書不輟,使研習唯識學者,蔚然成風。先生於授學過程中,深感唯識典籍浩瀚,名相繁多,初入門者每每望洋興嘆,莫知所從。故特撰《唯識方隅》一書,使初學者有所依循。全書分前導、諸行、真如、解行四章,囊括唯識學基本要義,並敘其發展源流,條理分明,言簡意賅。自清末以來,唯識入門書籍雖多,以此書資料最為完備、家法最為純粹、抉擇最為精當,是最理想的入門要津。前二章於十八年前初載於《法相學會集刊》第一輯,於八年前影印單行本流通,早巳不敷應用。後二章因不便初學,迄末刊行,聞先生亦有意於日內整理成篇,以補完璧。但目前研習唯識學者日眾,亟需入門要籍以作南針,故特懇請先生俯允先將前二章略作修訂,重新排印,刊行上編,以便初學。並得普明佛學會諸友好襄助印務及校對事宜,各同門及教內善信發心隨喜,使是書得以順利重印流通。謹願以此印書功德迴向 先生

健康長壽、福慧莊嚴、久住世間、嘉惠群生!

受業王聯章敬識

佛歷二五三零年八月

唯識方隅

羅時憲撰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在线电子书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唯識方隅 在线电子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