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溥,1872年接受美国公理会差遣与妻子一同来华,先后在天津、山东等地从事传教与救灾等工作,并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至1932年去世前,他在中国居住五十多年,成为世界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明恩溥著有多部关于中国社会的书籍,尤其是《中国人的德行》,此书面市后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鲁迅、费正清、潘光旦等人的极力推荐,更被译成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出版发行。
《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你为何只会培养奴性?》内容简介: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许你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读过《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你为何只会培养奴性?》后评价:“读了你的大作《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你为何只会培养奴性?》……我觉得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今日,德国大使对我说,在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作品中,尊著是最好的。”
在明恩溥的笔下,中国人就像是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他们饮食最为简单,另一方面却有着精湛的烹饪技术;一方面皇帝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另一方面也是最勤奋的人,他起床时欧洲的宫廷依然沉睡于梦乡之中……在外国人的眼中看自己熟悉又陌生的中国,看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又不太正常的社会现实,恰恰是《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你为何只会培养奴性?》最有趣的地方。
也许《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你为何只会培养奴性?》缺少了对中国人的夸赞,也许《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你为何只会培养奴性?》恰恰让你看到中国人身上丑陋的地方,但若非如此,我们又怎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呢?因此,很多中国人都通过这本书,用别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研究自己,对照自己……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让人五味杂陈。
这个从来不乏创造性的民族,却流行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山寨”文化,使自己成为创新的附庸者,而非创新潮流的引领者。
中国人注重礼仪,和睦以待人,纲常伦理,无不都奉之为圭臬。但普遍的爱心,社会的信用,公共的精神,似乎都是最为匮乏者。功利性的善心与被管理的“自觉性”,使之天然地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真正意义的集体精神。
中国人的品格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本鲁迅先曾极力推荐过的书。 读过之后我 想了很多,在此与大家交流。 书中的主要思想,说穿了就是对两中文化的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当然是那个已经被我们完全接受的,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中国人有劣根性。 这样的话我们已经认定为真理,并且将其作为中国之所以贫穷...
评分“美国罗斯福总统最喜欢的枕边书。”,本书的封面上这样写着,然后当我把全书翻完,这句话反倒成为一种讽刺。 读过一部分《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以记录历史事件为主,但也多次提到中国人的虚伪, 这种虚伪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为人处事之道,也体现在当时的高层政治斗争,彼...
评分一个独具慧眼细读中国经典的人,能在字里行间读出许多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的欺骗、推诿和谎言。 ———明恩溥 《中国人的气质》是自己读的明恩溥第二本作品,他的另外一本译介过来的作品是《中国乡村生活》,他是一个传教士,在鲁北传教长达三十余年,在与中国接触过程中,对中...
评分 评分我自认为为已经脱离了一些低级趣味。 但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我,还是没有逃脱《中国人德行》中描述的一些缺点。 在乎面子 节俭到不计算得失 无效率的勤劳 缺乏时间观念(容易迟到) 忽视精确 不讲究舒适和方便
有些东西不会变(深层次的人性、民族性格),有些东西却会变(浮现于具体时代表面现象)。作者在当时看到的中国人的“德行”和,今日中国早就千差万别(当然今天不记得有多好,常常是两个极端)。可供今人回顾下近代的生活状况,但是作者毕竟是老外,没有抓住本质。(再看看鲁迅和明清批判小说,高下立分)。
评分有意思
评分有些东西不会变(深层次的人性、民族性格),有些东西却会变(浮现于具体时代表面现象)。作者在当时看到的中国人的“德行”和,今日中国早就千差万别(当然今天不记得有多好,常常是两个极端)。可供今人回顾下近代的生活状况,但是作者毕竟是老外,没有抓住本质。(再看看鲁迅和明清批判小说,高下立分)。
评分没读完,因为我觉得有些地方写的。。怎么说好像太突出中国人了,其实外国人也有缺点啊,但有些地方写的还是对的。中国人确实有很多缺点和不如人的地方,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并加以改正。不过真相总是残忍的,真话总是不中听的。还有 我想知道 这个是中国人的德行(déxing)还是中国人的德行(dé xíng)?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双关吧。
评分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