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哈德•施林克(1944— )
德国法学家,小说作家,法官。现在柏林洪堡大学任教职,并是北威州宪法法官。曾获德语推理小说大奖。《朗读者》无疑是他最轰动的作品,先后荣获四个重要奖项,被译成35种语言,并成为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的德语小说。据其改编的电影获2009年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
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其实和爱情无关
它是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从德国每所中学到世界各地,这本《朗读者》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
《朗读者》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语小说,奥斯卡奖封后之作
《朗读者》讲述15岁的中学生米夏恋上36岁的女人汉娜,他们开始交往,读书,做爱。不辞而别的汉娜在八年后作为被告出现在审判纳粹战犯的法庭上。为了隐藏自己的秘密,汉娜宁愿被判终身监禁。这是一个让文学界震惊的故事,很快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阅读话题。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我相信了莫言对我说过的话,“最好的小说一定是叫人欲哭无泪的。”
——作家 毕飞宇
我一直在盼望能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在和历史调过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
——作家 肖复兴
感人至深,幽婉隽永!小说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樊篱,而直接同人类的心灵对话。
——《纽约时报》
德国作家施林克所著的《生死朗读》有让人难忘的情节,那是一个让男主人公一生无法逃脱场景,这场景直接通向他们的爱情。十五岁的男主人公给三十六岁的女主人公送花,为感谢她在他突然发病时的相助。男孩在她的屋子里,带着羞涩和她说话。后来,她在穿长统袜,她先穿好一条...
评分 评分2007年4月24日 读书笔记 德国小说《朗读者》 译林出版社版本的《朗读者》,很有意思,书的最后两页,附了一列问答题,关于这本书的思想内涵。这书我读过了,只一遍,有没有领会充分,不知道,姑且把题做答一遍,作为阅读后的读书笔记,也愿和读过此书的朋友探讨。 1。在什么...
评分还是更喜欢电影版。大概是因为书写的不够精致吧。很多国外的畅销书,如《香水》《追风筝的人》等因为翻译等原因,最后都成了只能感叹“这个故事写得真好“,而没有别的了。“我的身体渴望着汉娜,不过比身体的渴望更糟的是,我有一种负罪感。”
评分哲学最佳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文学。爱情最好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分离。
评分惊异、幻想、占有、不忠、无尽的失败、不可遏止的对天长地久的渴望。
评分本以为是简单的爱情,中间开始严肃起来讨论政治历史人性,读的过程中电影历历在目,温肥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电影拍得很好,小说写得也好。作者说得没错,“干净清澈的文字可以赋予语言一种美”。他们朗读沐浴做爱昏睡,他像动物嗅着她的体香,她留给他的几幕写照,这些描写都相当迷人又无法忘记。
评分深爱第一个人的深影响,让你觉得它已经生长成身体的一部分,从此以后,“你”便是“爱过她的你”。(虽然这不是本爱情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