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禾,199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0-2001年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东亚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Magistrett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现任由执根大学比较文学系和亚洲语言文化系跨系教授及讲座教授(Helmut F.Stern Professor)。1998-2000年任全美文学理论书奖(韦勒克奖)和文学史书奖(列文奖)两项大奖评委,现任美国比较文学协会董事。1997年获美国学界、艺术界最高荣誉之一的古根汉奖。英文学术著作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Token of Exchange(杜克大学出版社,1999年),即将出版有Semiotics of Empire哈佛大学出版社),中文著作有《语际书写》(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持灯的使者》(编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跨语际实践的研究重心并不是技术意义上的翻译,而是翻译的历史条件,以及由不同语言间最初的接触而引发的话语实践。总体而言,我所要考察的是新词语、新意义和新话语兴起、代谢,并在本国语言中获得合法性的过程。
因对一个小站活动(http://www.douban.com/event/18071412/)表示了兴趣,且收到了主办方寄来的两章电子书,十分感谢。网上办读书讨论不是件十分轻松的事,主办方的热心肠值得称道。该活动要讨论的是一位叫Michael Gibbs Hill 的美国学者新出的著作《林纾公司》(Lin Shu, Inc...
评分因对一个小站活动(http://www.douban.com/event/18071412/)表示了兴趣,且收到了主办方寄来的两章电子书,十分感谢。网上办读书讨论不是件十分轻松的事,主办方的热心肠值得称道。该活动要讨论的是一位叫Michael Gibbs Hill 的美国学者新出的著作《林纾公司》(Lin Shu, Inc...
评分 评分令人惊喜的一本书了! 中西方在二十世纪初的历史性交往的研究落实在语言世纪的领域里,由于中国现代知识传统创始于对西学的翻译、采纳、盗用,中西方交往的研究通常以翻译为起始点。很早就想考察译介过程中,新词语、新意思和新话语的产生和代谢,是如何进行和发生的,这本书中...
评分跨语际实践刘禾 序 虚拟的等值关系(hypothetical equivalences) “跨语际实践”(translingual practice) 恰恰在批判西方主导论这一行为当中,批评者最终却常常将统治者的权威僵化到这样一种程度,即,非西方文化的能动作用仅仅被简化为单一的可能性:抵抗。 霍米,巴巴《文...
十五年之后看,仍为其犀利的问题意识折服
评分劉禾所做的努力,至少讓現代文化討論具備一個新的視野:不再簡單理解“自我(self)和他者(the other)”這種可置換的立場,不再尋求同化,不再專注于各種主義之間的差異和身份認同的概念糾葛。我們發現了以歐洲為中心,將引發自我的“他者化”,構成了“東方主義”;而一味堅持自我文化的不可破譯,不可替代性,又將遭遇“想像西方”之墻的杯葛。那麼在中西之間真正造成了多元性、交匯性的元素或者土壤究竟是什麽,是否真正存在這種製造差異的空間,或許它正在顛覆以往的翻譯,甚至背道而馳?如果如此,又將如何進一步達到交流的可能性,如何重新編碼我們的翻譯體系?因為,有些閾值,或許真的存在不可翻譯的局限和盡頭。
评分相比叙事学理论而言,读起来稍微舒服一点。但是还是满吃力。不觉得有传闻中的那么好。
评分对萧红作品分析得极好,略有遗憾的是第二部分的跨语际表述模式有些混乱和牵强。
评分放弃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