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
男,1958年生。医学博士,教授。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于院内师从陈亦人、陈治恒教授修习伤寒之学;于院外随李阳波、王庆余、曾邕生等师修习易、道、医学。现供职于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伤寒,是我们讨论的这部书的核心,有关它的涵义我们应该很清楚。伤寒这个概念,在《素问・热论》里有很明确的定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个定义说明了伤寒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发热的特征。凡是属于发热性的疾病,或者说凡是具有发热特征的疾病都属于伤寒的范畴.《内经》对伤寒的这个定义,是从最基本的点上去定义的,但是,扩展开来却显得很泛化,不容易把握。为此,到了《难经》的时候,又给它作了一个更具体的定义。《难经・五十八难》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难经...
病症: 西风东渐,西风压倒东风。 证:中医博士只认分子什么学不念内经;管发职称的冒号让小白兔当评委;中医院校招不到清华北大一样的学生。读经受人轻视,得不到“×五”、“攻关”的银子 程度:将入髓。危矣! 外人还把中医当会事,业内人士已经彻底放弃抵抗,多数已经成“...
评分关注各大论坛上的中医争论已有数年。似乎从去年开始,矛盾开始转到地面。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卖到脱销,又出增订本;另一方面,目前攻击中医最强硬的方舟子也推出了《科学成就健康》和《批评中医》。同时,还有“刘太医”的后人谈养生。一时间热闹非凡。 刘太医的东西一看便可...
评分东方和西方对世界的哲学认识是从两种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很有意思的是西方用很多科技,综合很多数据所探寻出来的结果经常会证实我们老祖宗的结论。只是也许我们物质贫困太久了,很没有自信,慢慢的在抛弃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不过还好,中国人多,总会有一些像刘力红老师...
评分在:http://www.bighead.cn/?p=84 刘力红是那种对中医、尤其是中医经典,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热爱和执着的人。这种热爱近乎偏执。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偏执。更加难得的是,他讲究溯本求源,喜欢究根由以明事理,有理有据,娓娓道来,如极具耐心的师傅慢慢引你入这...
评分因为对中医有些兴趣,想了解一些简单的医理。于是到网上找了本评价较好的书。 不知为何这本书的评价这么高,但就我而言,不是很喜欢。 首先书太厚(:)这个算我自己的问题吧)。 里面的不是言论,我觉得有些牵强,我甚至怀疑是对中医理论的曲解。 考虑翻完后去看看《内经》,看...
对这本书最初好奇、被推荐阅读后再发疑问,却被作者拒绝答复。此书假说太多,臆断太过,很多理论不堪一击,但是当年的确此书掀起了学中医的热潮,所以功过两看吧。
评分中医典籍与中医理论。作者提到「内证」—通过内视反观经络探明效果,我做不到也无法理解。但我相不相信和这种事情是否存在是两回事,不能直接断言作者的理论是假说和臆断。因此只做了解不加评判。(给三星是因为废话太多了,瞎几把扯)
评分为了跟姥爷聊天能少些十万个为什么,我把学中医当做工作之外的休息。。。学的方法很笨,就是背诵《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这本《思考中医》写的非常棒,作者的知识储备相当丰富,视野很广,中医的博大精深需要有现代视角来解读。徐文兵梁冬玩的那些是从商业角度媒体角度把中医展示给世人,也非常好,值得学习。研究中医比研究佛学好玩,实用。研读中医经典和研读佛经,都是需要扎扎实实的背一些东西,背得多了,脑子里存货多了,暂时理解不了的,在不同书里看到过几次,慢慢就理解了。学习过程很想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用很笨的方法学习传统文化,背的东西,多了,也就慢慢理解了。
评分这次我回台湾甄选人纪班学生,有学生送我一本书名是《思考中医》,这位作者叫做刘力红,是中国大陆中医博士出身。此人从学习温病学术到拜师学经方后,发现到温病学术的荒谬无效,使用经方的速效,因此他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正统中医。从他的书中我可以知道此君为良医无疑,所谓良医不单是要质优,更要有良心。此人非常有良心,肯认错,也肯再学习,到处拜师学习经方,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我为他喝彩。倪海厦
评分中医一道,不管怎么说,“博大精深”还是当得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