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

牛棚杂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作颇丰,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今译》(合著),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出品人:
页数:244
译者:
出版时间:2005-1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353098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文革 
  • 回忆录 
  • 历史 
  • 牛棚杂忆 
  • 传记 
  • 中国文学 
  • 随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读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是抱着对文革的窥探心理。书后记中季先生对青年一代不识文革为何物,表达了担忧历史的断裂与遗忘,这样的担忧现在早已成为事实。而在这个神奇的文字大国,文革这一红色的疯狂历史,也已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标记——青年一代已经有了不断去中化的成长...  

评分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牛棚杂忆》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一位还有呼吸,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辛酸泪,心头血。读这本书时,我不由自主联想起了另一部记录着疯狂的社会的书,《1984》。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仅仅因...  

评分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撰写的《牛棚杂忆》一书,以真实的回忆,深刻记录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老干部、知识分子以及无辜的人民群众遭到迫害,被强加上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分子、叛徒、特务等莫须有罪名,将非法关押的地方称为“牛棚”。这些老干部、知识分子等...  

评分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撰写的《牛棚杂忆》一书,以真实的回忆,深刻记录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老干部、知识分子以及无辜的人民群众遭到迫害,被强加上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分子、叛徒、特务等莫须有罪名,将非法关押的地方称为“牛棚”。这些老干部、知识分子等...  

评分

终于放下了即轻薄又厚重的《牛棚杂忆》,说轻薄是书本身,只有两百页左右,比起各科课本完全是小巫见大巫,这也是我宁愿带着它上自习的原因;说厚重是因为,这本书记载的历史沉重的让人不敢直视,或许这才是痛苦,痛苦到只想回避。才放下这本书,却完全没有往日读完书一肚子...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一些人说这本书不温不火,季老经过**被驯化了。你没法看到这样一个儒雅耄耋之年的老人泼妇般骂街,觉得不够直接尖刻大概是你不懂讽刺。 非要描写暴力过程,辱骂过程,你才看得懂**的残酷?我觉得当我看到行将就木的教授在床上改造,点名时微弱,颤抖的"喊到"时,我就能感受到了,当我看到"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一块砖头,命令我:过来!我拍拍你!"的时候就感受到了。 季老是一个谦逊的人,但是他说自己被开除了人籍,连老鼠似乎都可以作威作福的时候,这样既是自嘲,更是嘲讽颠倒黑白的世界。

评分

我从不怀疑这些荒唐的时刻 因为我知道他们真实的存在过

评分

知识分子的苦难

评分

后半部分比前半好看,关于文革所暴露的人性本恶我已足够了解,因此更觉劫难余生后知识分子的那股自省更叫人叹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读书教化之功于此可见。最难过的应该是那句“士可杀,亦可辱”吧,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评分

后半部分比前半好看,关于文革所暴露的人性本恶我已足够了解,因此更觉劫难余生后知识分子的那股自省更叫人叹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读书教化之功于此可见。最难过的应该是那句“士可杀,亦可辱”吧,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