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1948年,祖籍山西武鄉縣,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與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師徒張政烺先作周銅器研究。1982年華業,獲曆史學碩士學位。1982年至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澧西隊徒事考古發掘。1983年至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上地製度史的研究。一九八五年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係。
李零教授長期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著有《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放虎歸山》、《中國方術(正)考》、《中國方術績考》、《(孫子)古本研究》、《吳孫子發微》、《郭店劄簡校讀記》、《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簡帛文獻興學的術源流》、《花間一壺酒》等。
為寫作特彆是為瞭做學問而寫作,去讀書或不如說查書,當然是很嚴肅、很艱苦,因而也很悲壯的事情。因為夢想有一天能擺脫學術,自由自在地讀書,東拉西扯地聊天,所以常常會想起一個詞――放虎歸山。
在新版序言中,本书作者李零写道:“发烧是病。我对热,总是持怀疑态度。”这句话是针对书中《传统为什么这样红》一文而发,却也可以看成作者对他所讨论问题的基本态度:冷静,理性,并且幽默。 写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历史怪圈》和《服丧未尽的余哀》,给当时“骂祖宗”的热...
評分这本书是旧文加上几篇新作重版。作者十几年前的文字,现在读来似乎描述的仍是当下的情况,比如争当孙子故里的活剧现在还在到处上演。看起来这十几年我们的文化生态并没有太大的进步,如果不是退步的话。 李零的文笔似乎颇受赞誉,看了这本书,我也觉得不错。可是以前看《花间...
評分也许是出于个人的偏爱吧,我认为李零是文革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三代学人中的佼佼者。史学界中学考古出身的他和学社会经济史出身的秦晖,我都相当地喜欢。虽然李零屡次谦称自己不是学者,也说自己的知识分子意识特别淡薄,但我们从他大多数的“非学术”文章中依然能明显地感受...
評分第一次看,旧文重读也颇有些意思。无非是心平气和的讲些寻常道理,但少些火气、燥气却是难得。 “真孙子”(山东日记)此文可当现代版儒林外史读。
評分李零先生一本书名特别好,《何枝可依》,听着有点伤感、有点焦虑、有点郁闷。有点想挣扎一下又有心无力的感觉。我觉着这是李零先生在大环境下对中国文化的感受。 从清末开始,中国人发现自己之外还有另外一套价值系统,发现了还来不及琢磨就被排山倒海。于是中国在百多年来反西...
李零談吳三桂的文章,很精到。後來的那本《花間一壺酒》,在書店翻瞭翻,就象遇見發跡瞭的老熟人,遠遠的打個招呼就好瞭。
评分李大爺舉重若輕,放虎歸山反得自由
评分李零的文章總是讓人覺得舒服。
评分這個傢夥搞的是學術嗎?挺有意思。
评分痛快人!痛快話!讀後有餘味,亦會去想去笑去默念去咂摸。李老師大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