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发表成名作《雨,沙沙沙》。著有小说集《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尾声》、《流逝》、《小鲍庄》,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话》、《长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集),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以及《乘火车去旅行》、《王安忆自选集》等。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和《小鲍庄》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本书系著名作家王安忆在复旦讲课时的讲稿,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小说的艺术。著者对小说艺术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将小说定义为心灵世界的表现。前两章着重从理论上解说和分析,中间八章从两部当代、一部古典、五部外国作品切入,鞭辟入里地评析了小说的创作动因和途径,后三章带有总括性质,从创作论和鉴赏论的角度评述了小说的艺术。
这本书是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的小说课讲稿集,共十三讲。第一讲谈小说是什么,第二讲谈处女作,第三讲到第十讲讲了八部小说,分别是《心灵史》《九月寓言》《巴黎圣母院》《复活》《约翰·克里斯朵夫》《呼啸山庄》《百年孤独》《红楼梦》,总共两部中国现代小说,四部西方古典小...
评分从很多角度去剖析一部小说,可以说是我的小说入门经典读物,真正能对的起五星的读物。 记得以前总是盲人摸象的读小说,使用的都是在高中时语文老师传授的阅读方法,或者是闲云野鹤的评价方法,比如说老师说“赵树理是他最欣赏的作家,看其他的作品有一种洒落大豆样的痛快淋漓...
评分从书架上取下这本书,找一个光线好的角落,就这样一个人用了整个下午的时间在图书馆里看完了这本书,其实这里面提到的一些小说我并没有读过其原文,所以我不能说这本书我真正的完全的理解了,但是书中的内容有很多还是给我很多启示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总能...
评分写作是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想是的,而写小说应该更是如此,我从来不敢奢望在自己的笔下能够拥有一个宏大的世界、栩栩如生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故事,更高级一点能有紧凑的结构、合理的逻辑、清晰的脉络。更有甚者,能提炼出一种崇高的精神,能够感染读者,能够如同王安忆的《...
评分简单看了一下仅有的几个评价,很怕大家因为看了这几篇评价而错过这本好书。我也不想专门写一篇东西来谈这本书好在哪里,因为这本书的好,不是停留在语言可以阐述的经验层次上的,所以仅说那么一两句,有缘人自会买去看的。 从真正的角度来讲,这本书和小说基本没有什...
3.5
评分第一眼读来真惊了,觉得除了故事梗概之外别无他物。后来复习西方文学时细读了一下,发现王安忆老师有个很珍贵的能力:她的讲述和概括本身就是对作品特质的发现和提炼。是与主流研究不一样的一条路子。像我十分敬爱的戴从容老师(这学期听她的课),讲述故事情节和走向只是一个过场,为了引出之后的研究和阐述。完全不同的两条进路。《百年孤独》那节里提到:现代小说外表的奇特性越强烈,内心越是现实。而古典小说的外壳是现实的,内心却总是有圣光照耀。总觉得这段哪里不对,但是想不明白。希望有人能告诉我……
评分【2017.7.18~7.21】(20.1万字,244页)提出了很多大问题,好问题,但全都没有讲透,深入不进去,语言也枯燥,呆板,像她的小说一样,太稠密了,只是养分却比小说少太多。文本细读做得足够,没有读原著也可以通过王的复述了解作品大致情节,传统老套的讲课方式,令人不耐。
评分3.5
评分最重要的i文章是《小说是什么》《小说的情节和语言》《心灵世界的建筑思想》《小说的感情问题》。根据王安忆老师的定义,小说要达到拟真额效果,会构建营造大量的细节。还是帕慕克的小说定义好玩一些,”小说是第二生活“。现实与小说之中有一条美妙的纽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