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笔名尘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毕业,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社会学硕士。曾任记者、编辑。曾旅居英伦、台北、巴黎。著有《六月下雨七月炎热》、《八月宁静》。剧场作品《八月宁静诵读·回忆——练习场》二〇〇七年先后在香港、广州及台北演出。
《海上文库:八月宁静》是一部随笔集,分三辑,辑一“八月宁静”,书写巴黎掠影;辑二“沉默时光?文字光影”,细看电影与文学;辑三“记忆回旋处”,游走于城市与记忆之间。书中既谈巴黎浪漫和生活趣闻,也说她所钟爱的电影文学,展现出一位文艺女子的另一面。陈宁用一种“隐秀”的风格书写城市,将体验的碎片尽数收藏,她让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斑斓的人生片段,在宁静致远中透着淡淡的情味。
陈宁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疏影横斜的小散文。貌不惊人的小野花。看与不看好像都不会有所遗憾。所以最后几篇剩了很久忘了看。 今天重新翻起来最后几篇,在最后一篇里看到标题这句。是合自己胃口的回答。便觉得开心。于是决定给它写一篇书评。
评分這本書中,自己最喜歡的文章是《隔著玻璃的溫柔愛撫》與《我記得……油麻地》。其他還有幾篇例如《左岸》、《巴黎女子》《侍應生》與《太原街的聲與色》。 欣賞陳寧的文字,一在於她觀察城市角度的獨特,寫巴黎,沒有盧浮宮,沒有埃菲爾鐵塔,更沒有香榭麗舍大街,有的是整...
评分看到封面上陈宁的名字一下子有点儿没反应过来,紧接着又让我想起那时的书城,形式和内容并重的杂志这样少,然而依然短寿。再就是那些顺着杂志上专栏作者名称一路找来又并非定时更新的blog们。换一台电脑,或者重装几次系统,地址栏也随之变换。 那种淡泊的个人化的书写带来的...
评分在学校图书管里借来的一本小书,本来准备当做在高三紧张学习之余的消遣。不想给本书太高的评价,因为觉得其实其中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内容,语言描写上感觉也没有太大功力。的确是很小资的一本书,属于适合在咖啡馆里随意翻阅的那一种。 但是自己酷爱描写巴黎左岸的...
评分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验: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游走穿梭,总能感觉到每个城市都有它的个性和脾气,这种说不清楚的感觉难以描摹,例如在江南某个淋着春雨的傍晚从老婆婆竹篮里买下一扎新鲜的栀子,在广州的茶楼和三五朋友聚着喝一壶铁观音,还有在西安某个破败的小馆子里热气腾...
不知所云。。。
评分一点见识拓展,没有什么想法。
评分关于巴黎女子的描述,我突然想起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的那段话。“一个姑娘走进咖啡馆,独自在一张靠窗的桌子边坐下。她非常俊俏,脸色清新,像一枚刚刚铸就的硬币,如果人们用柔滑的皮肉和被雨水滋润而显得鲜艳的肌肤来铸造硬币的话。她头发像乌鸦的翅膀那么黑,修剪得线条分明,斜斜地掠过她的面颊。“ 其实,我的言下之意就是,都是巴黎,大师笔下的就是不同 我注视着她,她扰乱了我的心神,使我非常激动。我但愿能把她写进那个短篇里去,或者别的什么作品中,可是她已经把自己安置好了,这样她就能注意到街上又注意到门口,我看出她原来是在等人。于是我继续写作。”
评分紙張和油墨搭得很奇怪『市面上也很多這樣』圖印出來缺乏質感 看完又稍微複習了文學史 想再去次香港 花都也想去看看
评分不好,尤其是说巴黎的文章,文字感觉很虚弱,只有到了回忆童年、回忆香港时,才真正扎实起来。不过我读完才知道,苏珊桑塔格原来是葬在了巴黎montparnasse,原来摄影的bresson和拍电影的bresson是两个人(我一直以为是一个,我可以去死了),还有willy ronis,到网上搜了他的摄影集,真心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