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之痛(斯坦因在丝绸之路上的探险与盗宝活动)》由陈自仁著,描写斯坦因在新疆和敦煌一带的探险盗宝活动。作者运用生动的史料,把斯坦因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充分揭露了斯坦因从中国弄走大量文物的事实,在描绘中国西部广袤、雄浑和富有的同时,表现了斯坦因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和性格的复杂性,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国贫民弱、任人宰割的伤心史。书中对斯坦因前后两次以欺骗手段弄走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描写,更淋漓尽致,不忍卒读。全书读来,让人回肠荡气,又痛心不已。
大量的敦煌文物被斯坦因弄走,是敦煌之痛,是中国之痛。《敦煌之痛(斯坦因在丝绸之路上的探险与盗宝活动)》给读者展示的,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痛!
这本书一天即可读完,读完你会气半年。 三大恨! 1斯坦因之无耻 作为一个英国的下等阶层,他的一生都在为成为绅士而奋斗,这才有了他的四次中亚之行,每次都会进行大量的发掘和破坏,其中西域三十六国佛学昌盛,很多造型从所未见的佛像毁于斯坦因之手,原因只是他嫌太沉,带不...
评分这本书一天即可读完,读完你会气半年。 三大恨! 1斯坦因之无耻 作为一个英国的下等阶层,他的一生都在为成为绅士而奋斗,这才有了他的四次中亚之行,每次都会进行大量的发掘和破坏,其中西域三十六国佛学昌盛,很多造型从所未见的佛像毁于斯坦因之手,原因只是他嫌太沉,带不...
评分这本书一天即可读完,读完你会气半年。 三大恨! 1斯坦因之无耻 作为一个英国的下等阶层,他的一生都在为成为绅士而奋斗,这才有了他的四次中亚之行,每次都会进行大量的发掘和破坏,其中西域三十六国佛学昌盛,很多造型从所未见的佛像毁于斯坦因之手,原因只是他嫌太沉,带不...
评分这本书一天即可读完,读完你会气半年。 三大恨! 1斯坦因之无耻 作为一个英国的下等阶层,他的一生都在为成为绅士而奋斗,这才有了他的四次中亚之行,每次都会进行大量的发掘和破坏,其中西域三十六国佛学昌盛,很多造型从所未见的佛像毁于斯坦因之手,原因只是他嫌太沉,带不...
评分这本书一天即可读完,读完你会气半年。 三大恨! 1斯坦因之无耻 作为一个英国的下等阶层,他的一生都在为成为绅士而奋斗,这才有了他的四次中亚之行,每次都会进行大量的发掘和破坏,其中西域三十六国佛学昌盛,很多造型从所未见的佛像毁于斯坦因之手,原因只是他嫌太沉,带不...
好看,写的细致而且有感情,不从史实和史料的探究角度出发,而是当做一本冒险小说来读的话写的很吸引人,基本一天读完。而且其中很多情节写的让人印象深刻。对于神秘的新疆地区和20世界初期国外探险家们在中国的行动有了很好的了解。值得读一读。
评分两天之内翻阅了这本书,既告诉了我们斯坦因的一生,又重点介绍了他在中国“探险”和盗宝的故事,令人痛恨和气愤。但掩卷长思,又岂是一个愤恨了得。斯坦因的成就是自己在时代背景下努力获得的,却充分利用了当时中国的落后与不幸。相比之下,阿富汗则成了他的终身之憾!多亏了哈比布拉的坚守与拒绝!
评分看完之后真的是很难过… 斯坦因披着冒险家的外壳也掩饰不了他掠夺者的本质。 “除了斯坦因和挖掘出它的民工,别人再也无缘一睹那些壁画迷人的风采。” “神秘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已经面目全非,仿佛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一批千年的雕塑毁灭了” 我以为斯坦因在看到热瓦克古庙遗址因为自己的强盗行为带来巨大利益而遭到众多国家的效仿并纷纷前来掠夺之后会感到悔过于是就此收手,但没想到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破坏,贪婪和自私的本性暴露无遗!
评分觉得作者写得整体十分隐忍尽可能中立地去写这个人物了,只在特别愤怒的地方写了几笔以抒发情绪。那个时代下,试问中国人那时候有人想过去发掘吗?中立地说,是斯坦因成就了敦煌,也是斯坦因毁了敦煌。
评分从中学语文课本知道莫高窟,依稀知晓壁画、飞天,以及刻在相连记忆里的两个名字,斯坦因与王圆录. 那篇课文不是教学重点,并没有痛批王道士的愚昧与无知。但是永远都记得老师朗诵时的庄严,现在想那语气里大约满含了作为中国人的痛...... 预想到读这样一本书一定不会轻松,却不知如此沉重。无法想象作者追随文物强盗的脚步,整理这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时怀着多大的悲痛与愤恨,却又力尽客观与公正! 莫高窟依然斑驳的矗立在那里,塔克拉玛干依旧黄沙漫漫......仿佛看见当年劫后的遗址,像一个战场。尽管没有尸首,没有血迹,没有伤病的呻吟,但到处是古代陶片、浮雕碎片、壁画残片、佛像肢体.....从旷野里传来的呜呜咽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