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与铁》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以颇有影响力的汉堡工商界为切入点,分析了为通货膨胀政策辩护的那些理由存在的漏洞,指出通货膨胀严重危害了德国经济,侵蚀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根基,使魏玛共和国这个福利国家失信于民。此外,通货膨胀也没能使赔款减少。作者剖析了长期以来德国政治经济体系的弊端。不仅揭示了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根源可以追溯到威廉德国时期,而且还为分析第三帝国的兴起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纸与铁》德国经济灾难和政治之间关系的生动阐述中,相信你一定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理解德国通胀。
1923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是历史上少数影响深远的经济事件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它是导致希特勒发迹的根源。然而,近年来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政策不但刺激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帮助德国减少了赔款,因此对于1918年以后的德国是利大于弊。当时的德国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
海报:
尼尔·弗格森,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极少数能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著有畅销书《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纸与铁》、《金钱关系》、《战争的悲悯》、《巨人》、《货币崛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还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此外,他还为第四频道撰写并制作了四部非常成功的电视纪录片:《美国巨人》、《世界战争》、《货币崛起》和《文明》。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by孙骁骥 关于德国二战前后的历史著述,汗牛充栋。为中国读者所熟知者,有美国记者威廉·夏伊勒撰写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柏林日记》等书。不过,妄图仅仅通过一两本书全面了解那段历史,尤其是纳粹上台的历史原因,只能称为一种历史的幼稚症。包括我即将向大家介绍的这本...
评分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尼尔•弗格森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名字。《罗斯柴尔德家族》、《文明》、《帝国》,《货币崛起》等全球畅销读物的译介,让这位全球最负声望的历史学家在中国拥有一大批铁杆的阅读群体。弗格森亦是一名思维敏锐且擅长辩论的意见领袖,他在08年全球金融...
评分上世纪20年代,德国那场永垂史册的恶性通货膨胀中,一位妇女带着满满一篮子纸马克排队去买面包,结果等的太久,忍不住去上了趟厕所,回来一看,篮子没了,只剩一地的马克。 历史就是一出荒诞剧,这荒诞中令人心酸的一幕,无论如何难以让人将之同仅仅十几年前,那个欣欣向荣的...
评分尼尔弗格森的经济史名著《纸与铁》更像是一部末日堕落史,它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一战之后魏玛共和国物价和汇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如果使用汇率超调和理性预期理论,可能会对于理解魏玛通胀的动态变化有所帮助。使用汇率超调的框架,可以将魏玛通胀史简单地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
评分前几年,一水儿的美国人赖账美元贬值,自从有了货币战争,一水儿的美元强势反弹引爆新兴市场泡沫。 这本书还没看完,也就是说了说德国的通胀的情况和成因的来龙去脉,书评也都是在讨论通胀的问题,而没人讨论通缩或者滞涨的命题。极端的恶性通胀只有在极端的社会环境下,看这...
援引了大量的数据和史实支持立论,切入的视角也选得很棒。不过作为金融门外汉读下来在某些关键论点上理解还是略感吃力——比如通胀策略为什么反而促进了进口而抵消了出口带来的红利,到底是当时英美物价大幅下跌导致的巧合还是通胀产生的必然……如果是后者就觉得很难理解,虽然有数据的支持但没有给出原理上的进一步分析。另外中信这校对有问题,很多图的时间轴明显不对,应该是把表示1921年3月的3.12这种格式全部翻译成了3月12日这样导致的
评分估计还要读几遍才行。。。
评分作者认为1923年德国恶性通货膨胀下,没有比希特勒发迹更加可行的替代方案...
评分援引了大量的数据和史实支持立论,切入的视角也选得很棒。不过作为金融门外汉读下来在某些关键论点上理解还是略感吃力——比如通胀策略为什么反而促进了进口而抵消了出口带来的红利,到底是当时英美物价大幅下跌导致的巧合还是通胀产生的必然……如果是后者就觉得很难理解,虽然有数据的支持但没有给出原理上的进一步分析。另外中信这校对有问题,很多图的时间轴明显不对,应该是把表示1921年3月的3.12这种格式全部翻译成了3月12日这样导致的
评分德国人败给了自己的野心和急躁。差不多百年之后,中国人也到了一个类似的关头,能否沉舟侧畔千帆过,需要考验中国人的,不仅仅是勇气,忍耐和智慧,还有面对挫折时候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