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導論:腐敗成本與反腐敗策略概述R・斯塔彭赫斯特S・塞迪
0.1 腐敗從何而來
0.2 腐敗的成本
0.3 反腐敗策略
0.4 改革的障礙
0.5 本書概覽
上篇 經驗教對
第四章關於良好的政府與可持續反腐敗策略的不同觀點M・瓊斯頓A・多哥
1.1 如何對付根深蒂固的腐敗?米契爾・瓊斯頓的論述
1.1.1 根深蒂固的腐敗的條件
1.1.2 從根深蒂固的腐敗到低水平腐敗的均衡
1.2 腐敗、良好的政府、有效的管理與經濟發展:阿蘭・多哥的論述
1.2.1 腐敗與良好的政府;對變革的約束因素
1.2.2 良好的政府關注的焦點:對付腐敗
1.2.3 閤情閤理的模式?獨立反腐敗機構的作用分析
1.3 結論
第2章反腐敗策略:重新開始?通過比較分析得到的非常規經驗D・考夫曼
2.1 處在轉摺點的反腐敗策略
2.2 對“潤滑劑”和“效率金錢”論點的實證挑戰
2.3 附錄:發展中國傢的上層人物是如何看待腐敗的?
第3章 中國香港反腐敗的經驗B・E・D・德・斯普維爾
3.1 開始瞭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3.2 成功的因素
3.2.1 對問題的認知和解決問題的承諾
3.2.2 有一個完全可靠的反腐敗機構
3.2.3 一個計劃周密的長期策略
3.2.4 關注所有的腐敗舉報案件
3.2.5 保密
3.3 給予適當的權力條件
3.4 腐敗行為的變化趨勢
3.5 結論
第4章 新加坡反腐敗鬥爭的經驗T・A・利剋
4.1 腐敗泛濫的後遺癥
4.2 對付腐敗的步驟
4.2.1 前期的立法措施
4.2.2 反腐敗顧問委員會
4.2.3 1989年貪汙(收益沒收)法
4.2.4 行政管理措施
4.2.5 憲法保障
4.2 石對腐敗官員采取的措施
4.3 貪汙調查局在反腐敗鬥爭中取得的勝利
4.4 外部機構在反腐敗鬥爭中的作用
4.5 結論
第5章 玻利維亞推行公共責任製A・S・德・羅茲達
5.1 玻利維亞的民主進程
5.1.1 代議民主製
5.1.2 分享民主製
5.2 機能有障礙的政府
5.3 腐敗與改革的重點
5.3.1 第一代改革
5.3.2 第工代改革
5.4 政府資金管理和控製綜閤製度計劃的起源
5.5 責任製與政府資金管理和控製綜閤製度計劃的範圍
5.6 關於政府管理和控製的《1178法》
5.6.1 法律框架
5.6.2 政府資金管理和控製綜閤製度法的目標和範圍
5.6.3 公共部門的責任製
5.6.4 重新分配給審計總署的權力
5.7 執行上的問題
5.7.1 招聘稱職、有經驗的專傢時遇到的睏難
5.7.2 參與者之間的摩擦和缺乏獨立的評價機製
5.7.3 培訓計劃的縮減和方嚮有誤的行政部門改革
5.7.4 政治意誌較弱
5.8 進一步采取行動的必要
5.8.1 加強國會的監督權
5.8.2 提高政策製定和執行的透明度
5.9 一項警告
中篇反腐敗的策略
第6章 經濟改革:消除腐敗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D・考夫曼
6.1 能否控製腐敗?
6.2 更多的改革,更少的腐敗
第7章 成功的反腐敗策略的要素J・波普
7.1 過去的一些教訓
7.2 嚮總體策略邁進
7.2.1 預防
7.2.2 貫徹執行
7.2.3 民眾意識
7.2.4 機構建設
7.3 結論
第8章 加強公共部門的責任感與道德觀念J・波普
8.1 成功實施改革的條件
8.2 反腐敗策略的四大類型
8.3 類型1:製度內的做法
8.3.1 提高公務員的道德水平
8.3.2 加強現有機製
8.3.3 提高公共部門的薪金
8.4 類型2:改革政府的程序基礎
8.5 類型3:把精力集中於易於産生腐敗的政府活動
8.6 類型4:在反腐敗過程中贏得公眾的支持
8.7 領導層和公眾的信心:廉潔政府的最終決定因素
第9章參 與反腐敗鬥爭的平民社會M・M・基蘇比
9.1 從哪兒開始?
9.2 領導層
9.3 分權化作為授權平民社會的一種方法:烏乾達的案例
9.3.1 在不增加腐敗機會的情況下分權化
9.3.2 扭轉公眾對腐敗的認識
9.3.3 實施政治改革
9.3.4 確保公眾滿意
9.3.5 一個關鍵問題:如何推動和保持這種態勢?
9.3.6 平民社會的挑戰
第10章 國傢廉政製度P・蘭格塞斯R・斯塔彭赫斯特J・波普
10.1 國傢廉政製度
10.2 政治意誌
10.3 行政改革
10.3.1 道德準則
10.3.2 提高薪水
10.3.3 加強行政管理
10.3.4 收入、財産和禮品的公開製度
10.3.5 政策與計劃的閤理化
10.3.6 改進采購程序
10.4 監督機構
10.4.1 反腐敗機關
10.4.2 巡視員辦公室
10.4.3 最高審計機構
10.5 議會
10.6 司法的責任感
10.7 公眾關注與平民社會的作用
10.8 新聞媒體
10.9 私人部門
10.10 結論
下篇 三個案例分析
第11章 坦桑尼亞的反腐敗S・塞德A・穆甘達
11.1 坦桑尼亞腐敗的發展過程
11.1.1 20世紀刀年代的腐敗增長
11.1.2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齣現大規模的腐敗問題
11.1.3 更強有力的反腐敗措施
11.2 坦桑尼亞腐敗的代價
11.3 坦桑尼亞抑製腐敗的途徑
11.3.1 常設調查委員會
11.3.2 腐敗預防局
11.3.3 坦桑尼亞的道德準則
11.3.4 審計總署
11.3.5 建立更可靠的反腐敗機製的必要性
11.4 國會的作用
11.5 司法和法律的強製實施
11.6 阿魯夏國傢廉政研討會
11.7 1996年總統委員會關於腐敗的報告
11.7.1 國內做齣的反應
11.7.2 來自國外的反應
11.8 結論
第12章 烏乾達的反腐敗S・塞德A・路辛達納
12.1 從獨立至1971年
12.2 埃迪・阿明當政時期
12.3 政府的變更
12.4 腐敗的代價
12.5 遏製腐敗的方法
12.5.1 對政府檢察長的授權
12.5.2 確立政府機關改革戰略
12.5.3 縮小公共部門規建
12.5.4 在政府機構中引人負責製與責任追究製度
12.5.5 使工資水平更加公平和透明
12.5.6 為所有公務員建立行為準則
12.5.7 信息係統方麵的進展
12.6 領導層行為準則
12.7 檢察長
12.8 審計總署和公共賬目委員會
12.9 其他的政府改革措施
12.9.1 經濟改革與經濟自由化
12.9.2 減少軍事開支和軍事設施
12.9.3 政府分權化
12.10 新聞界的作用
12.11 總統的作用
12.12 世界銀行經濟發展學院和國際透明度協會使團
12.12.1 人們關心的領域
12.12.2 使團的分析
12.12.3 政策製定者的研討會和新的建議
12.13 結論
第13章 塞拉利昂的反腐敗S・J・龐德
13.1 塞拉利昂腐敗的原因
13.1.1 缺乏財經紀律
13.1.2 缺乏透明性和責任製
13.1.3 缺乏政治意誌和承諾
13.1.4 政治化的政府
13.1.5 政治庇護
13.1.6 日益個人化的政治
13.1.7 過低的公共官員薪水
13.1.8 缺乏明確的職責
13.1.9 軟弱的司法
13.2 製度化的腐敗
13.3 全國臨時執行委員會
13.4 塞拉利昂的腐敗成本
13.4.1 信任的喪失
13.4.2 對民主製度的影響
13.4.3 良好的政府管理的缺乏
13.4.4 行政管理的無效率
13.4.5 對貿易與投資的影響
13.5 控製腐敗的早期策略
13.5.1 “全體人民大會’政府的策略
13.5.2 全國臨時執行委員會的策略
13.6 現狀
13.7 控製腐敗的未來建議
13.7.1 實施政治變革
13.7.2 公開腐敗的真相
13.7.3 對不法行為厲行懲罰
13.7.4 確立有競爭性的公務員工資標準
13.7.5 創建獨立的反腐敗委員會
13.7.6 分散政府權力
13.7.7 財産的強製申報
13.7.8 建立道德準則
13.7.9 保護舉報者
13.7.10 改善溝通
13.8 結論
第14章 結論R・斯塔彭赫斯特S・J・龐德
14.1 對腐敗加以測算並明確一國範圍內腐敗形成的機製
14.1.1 調查
14.1.2 診斷
14.2 成功的反腐敗策略的要素
14.2.1 根本性的因素
14.2.2 規劃
14.2.3 法律措施
14.2.4 培訓
14.2.5 公眾參與
14.2.6 改革的順序
14.2.7 國際社會的參與
14.2.8 價值觀和意識推薦的其他參考文獻人名與術語英漢對照錶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