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们研究经历的一份记录。首先通过学者们与职业批评家们的视角,然后通过先驱研究者们的视角向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观众介绍了这个节目。详细阐述了研究设计,描绘了各种文化群体对访谈环境的特有的反应。其中介绍了一个摩洛哥人小组的讨论草案,用具体例子来说明访谈过程中对话交流的丰富性与自然工。还有从两种主要类型的观众卷入模式的角度分析了小组的讨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文化地勢與傳播力量的全球性不平衡
评分【藏书阁打卡】2020-009 一本非常扎实的跨文化传播学专著。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对抗式解读”的论述——大致是说每个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都会采用一种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称为对抗式解读,它表面上可以保护观众不受节目的过多影响,但其实使受众更容易受影响。例如俄罗斯族裔是最容易采取对抗式解读的,他们将节目视为美国进行文化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他们看似在抵制这个节目的影响,但却实际上肯定了这个节目在影响人们价值观方面的真实价值,并隐含了一种思想倾向:与之相反的东西就是真理。看到这里,不禁想:我们是有可能被反抗行为蒙蔽的,因为它会遮蔽我们的视野,阻碍更加多元化和更加深入的思考。甚至走得更远一些:我们终将成为我们一直反抗的东西,会变得和那个东西一样丑陋。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普遍的反抗保持警惕。
评分这本书是沈荟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的,因为很喜欢沈荟老师,她推荐的书自然要看一下的。这本书是讲焦点小组和访谈的,作者竟然可以从一部美剧在不同国家播出的情况,对不同民族进行分析,有些角度我从没想到过。花了2个多小时浏览了此书,因为有些部分也没必要逐字逐句看,收获还是蛮大的,算是对研究方法的学习了。
评分文本分析与受众分析的经典之作,与莫利的《全国新闻》受众分析堪称二雄。大体上都差不多,只是该研究着重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文本,而且研究方法也比较详尽。
评分跨文化语境中的效果研究,研究方法严密(非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对受众编码活动的描述亦细致,使得意义的输出真正与受众解码方式勾连,摇身一变成为受众研究的里程碑。也在反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同时,确认了受众在意义生产中的主体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