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1936-2014),江苏盱眙人。五十年代初在北京读中学,高中毕业后自愿去甘肃支边。1957年因诗作《大风歌》被错划为右派,由此开始长达二十二年的被管制、关押、劳改、流浪的生活。1979年平反后陆续出版了《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等长篇小说,《男人的一 半是女人》、《灵与肉》、《肖尔布拉克》、《绿化树》、《情感的历程》等中篇小说,另有《张贤亮中篇小说选集》、《张贤亮选集》等小说
男人的哪一半是女人?我一点也没看明白!男人爱做梦?象梦语一样跟鬼魂聊天、跟大青马聊天?男人不能扛?自己不去阻止还厌恶女人而致生恨,因恨生出的报复心反而治好了不举?说什么怕连累对方而坚决要离婚的话?是这些象女人么? 男人的哪一半是女人?是坚强的那一半,还是脆弱...
评分张贤亮用近乎残酷的手法创作了这部小说,也许比小说更残酷的是他所生存那个时代,人们近乎疯狂地打压着他人,揭发着他人,没有人会对他人也不敢对他人推心置腹,任何的文字都可能成为自己犯罪的证据,这便是奥威尔《1984》中描述的情景吧,不过是在中国大地提前上演罢了...
评分只是大概的看了这本书,却也看的泪流满面。。 我很理解 最后一面 黄香九的情感, 仿佛是自己在经历。 不能和最爱的人在一起,只能眼看着与他越来越远, 对谁来说,都是痛苦的事。。 也许 在流泪的时候,我也在对我最爱的人说着同样的话吧。
评分最早接触到张贤亮是在高中自学的大学教科书上。 张贤亮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女人的深刻把握。 其实,每个男人的生命何尝不是从女人开始,从女人结束。
评分此书是上考研辅导班时最喜欢的政治老师(马哲吧)推荐的,大学的时候读过,很是崇拜。但再读之下,在有新的领悟的同时,又看出一些缺陷。 对话有些刻板 有时候更像是刻板的理论教科书。(在我自己来说,有的时候写东西,如果只是为自己而写,则语句轻松自然,而一旦想到要写得...
2017-52,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一个男性知识分子遭受历史的苦难,遇到同样受苦的女人,却没能走到最后。作者在述说一段感情故事,又不间断的把大的历史事件穿插进来,因为那些运动和遭遇是他们不能回避的,同样,西北严酷的生活环境并不能改变主人公,反倒是女主人公唤醒了他,让他决定与她分开。今天读这本小说,不能忘记那个时代的惨痛记忆,不能用女权或男权来评价,也不会对书里的性描写稀奇。20170527
评分圣诞夜,独自在联合书店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人生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无须为任何事任何人失意太久。而且,美梦成真的那一刻,或许正是你真正痛苦的开始。
评分男性一方面志存高远,追求脱离性趣的社会价值;一方面又以女性的身体温暖冰冷身躯,这种自然本性的恢复依旧是某种精神扭曲。
评分女人的全部是男人
评分少年时候的X启蒙读本,算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