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以1949-2000年的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为线索,将当代中国电影置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考察各个时期电影的时代面貌、文化特征、修辞系统和典型文本,勾画了新中国电影从一元化的政治电影模式、多元化的艺术电影模式向大众化的产业电影模式的转换过程,展望了新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向中国新电影的转型。
《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收录了500幅左右的电影剧照和其他相关图片,为了解当代中国电影提供了丰富资料。本可以供当代中国电影、文化、历史的研究者、学生和爱好者使用,也可以供广大读者通过电影了解中国历史、社会、鉴赏当代中国电影艺术。
我认为,不说在国内外,真正象样的只是极少数,所以我说大学毕业生有95%的废物,硕士毕业生有97%,博士毕业生有98%,99%的废物。 ——LIU XIAOBO 今天我在看一本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新中国电影史》,书中对建国初期的电影分析的很透彻,例如对《武训传》公映之后毛的错误决定...
评分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在图书馆的一堆旧书中翻出来的一本。随手翻翻,感觉比之前作为教材的《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李少白)要好得多。全书勾画了新中国电影从一元化的政治电影模式、多元化的艺术电影模式向大众化的产业电影模式的转换过程,展望了新中国...
评分我认为,不说在国内外,真正象样的只是极少数,所以我说大学毕业生有95%的废物,硕士毕业生有97%,博士毕业生有98%,99%的废物。 ——LIU XIAOBO 今天我在看一本湖南美术出版社的《新中国电影史》,书中对建国初期的电影分析的很透彻,例如对《武训传》公映之后毛的错误决定...
评分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在图书馆的一堆旧书中翻出来的一本。随手翻翻,感觉比之前作为教材的《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李少白)要好得多。全书勾画了新中国电影从一元化的政治电影模式、多元化的艺术电影模式向大众化的产业电影模式的转换过程,展望了新中国...
评分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在图书馆的一堆旧书中翻出来的一本。随手翻翻,感觉比之前作为教材的《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李少白)要好得多。全书勾画了新中国电影从一元化的政治电影模式、多元化的艺术电影模式向大众化的产业电影模式的转换过程,展望了新中国...
终于看完了!
评分史论结合,以论为主。侧重对19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电影做评论和分析,资料性较弱,观点、分析较强。主要理论来源:意识形态批评/精神分析。应该改名为新中国电影史论,论内容,论题材,论文化变迁兼顾体制调整。在作者看来,新中国电影这个概念本身就和政治有着说不清的关系,而一部新中国电影史的历程,无论是电影作品、电影导演、电影观念以及生产、发行和放映体制,都和社会政治的变动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作为分析性的文本自身都暗含了意识形态的影子。几个精彩段落:谢晋模式的分析,第五代导演的开拓与两难,全球化环境中的中国电影。或许,这部“新中国电影史论”构建的不是一种新的史学论述体系,而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总结,并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和语境中(2016.11.15)。
评分八十年代前的电影史写的比八十年代后好,一方面是前者更容易写,毕竟这一阶段电影是“国家主体意识的史学记载”,基本上电影就是面向工农群众的宣教片,不像八十年代后电影开始了多元和美学突破,纷繁复杂不易把握;二来是个人对八十年代前电影看的不多,读来更觉新鲜
评分太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