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閤稱“前四史”,而《三國誌》的成書比《後漢書》要早一個多世紀。魏文帝黃初元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20-280),是我國曆史上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三國誌》是記載這六十年曆史比較完整的史書。《三國誌》共六十五捲,包括《魏書》三十捲、《蜀書》十五捲、《吳書》二十捲,西晉陳壽撰,南朝宋裴鬆之注。陳壽的撰述記事翔實,文筆簡潔;裴鬆之的注釋略於文字的訓話和製度的考辨,而詳於事實的增補和考訂,分量是原著的三倍多。注釋與原著相輔相成,難分難解,成為二十五史中極為獨特的文化現象。
法统并不是一个受中国人重视的概念,因为每两百年一个轮回的改朝换代都必然会带来法统的剧烈断裂,就好像你不能对空气征税一样,讨论一个无法实现的概念往往只是白费力气,在掌控中文世界背后的隐秘法则里,无可奈何的暴力才是最真实的统治者。 历代的统治者并非不明了法统的重...
評分《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八钟会传中陈寿说钟会在灭蜀后“自谓功名盖世,不可复为人下,加猛将锐卒皆在己手,遂谋反。”而且抱着这样的一种心理:“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遣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关于钟会为什么谋反,...
評分偶尔用女权主义的温情视角去读史,也是件有趣的事。 一部《三国志》,记述的多是男人间的智诡权谋、刀光剑影,关于女性的描述,除去魏、蜀、吴三书中各有一章妃嫔传外,其余零散在全书各处,然而就是在这样不多的记述中,依然有不少趣味之处。 比如曹操的妻子...
評分对三国最初的印象,大概就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只知道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这些名字吧,也不清楚他们之间到底有何联系。记得当初央视少儿频道播放了一套动画片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里面有一集讲了赵云,那是我第一次得知赵云这个名字,并且知道一个组合叫做“五虎上将”。...
評分章太炎说:读《三国》要读裴松之注,英雄巨眼,不其然乎? 这篇书评讲一些题外话,关于裴松之。 裴松之修改《三国志》,征引书目达210种,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考订史实,补充史料,以将近两倍于原著的篇幅所作的注,弥补了陈寿原著简略的不足。 裴松之自己的描述他所做的工作...
“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誌未從,奈何而死乎!”
评分這本書弄丟瞭。後來買瞭本地攤貨,在上麵塗鴉
评分初中時讀完的第一本正史。
评分馬馬虎虎算讀過吧,暫時覺得覺得沒必要通讀
评分再讀一遍,必須說比演義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