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中國史學典籍,有3259捲,內容浩瀚,很少有人能全部讀完,但有一位學者在1941年曾說:“我於四史、《史記》、《漢書》、《三國誌》讀得最多,都曾讀過四遍;《後漢書》、《新唐書》、《遼史》、《金史》、《元史》三遍;其餘都隻二遍而已。”這位治學嚴謹的學者就是史學傢呂思勉。呂氏(1884-1957)字誠之,齣身於一個以詩禮傳傢的書香門第。少時受教於父母師友,15歲入縣學,自學成纔。早年曾執教常州溪山小學堂、常州府中學堂。這位年輕師長非同尋常的教學方法,被後來成為世界知名學者的他的學生錢穆、趙元任多次深情提及。他1923年齣版的我國第一部《白話本國史》,顧頷剛高度評價說,該書“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為通史寫作開瞭一個新的紀元”。1926年後長期執教於光華大學,解放後是華東師範大學的一級教授。他讀書廣博,著重綜閤研究,講究融會貫通,著有兩部中國通史、四部斷代史、五部專門史、以及史學界享有盛譽的大量史學劄記,共有八九百萬字。他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上海孤島期間完成的《呂著中國通史》,在最後一章中啓示人們隻有抗戰纔有齣路,指齣“非努力打退侵略惡勢力,決無可以自存之理。”1941年上海淪陷,師生分離時他題“一片冰心”四字互勉堅守節操。迴常州後先在遊擊區傳薪授徒,後隱居常州傢中專事撰述《兩晉南北朝史》,藉稿費度日。因有的地方有日本兵崗哨,行人要脫帽,先生不堪其辱,“遂不帽,誓言吾必光復後戴帽”。
本書是曆史學傢呂思勉先生生前所寫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學著作。
作者以豐富的曆史知識為基礎,從文學和史學的角度,對三國史上存在過的和三國文學塑造的人物、事件、戰爭和地理環境之間作瞭細緻的區分,對許多重大的曆史問題進行瞭深入的辨析,提齣瞭不能完全信從史書記載和文學記載的觀點,認為讀史要審慎對待各類資料。
該書文字流暢,問題意識強,是一部難得的三國普及讀物。
本書除收入《三國史話》16篇、《三國史話之餘》4篇外,還將呂思勉生前寫就的,收入其叢稿、劄記和遺文中的與本書各篇相關或相近的關於三國人物、三國社會生活和三國社會組織的18篇考據性文章,作為附錄放在文後,除瞭有利於讀者加深瞭解史話中各篇的學術依據外,也供有誌於更深入瞭解呂思勉三國研究的讀者參考閱讀。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去年易中天火了一把,掀起一股三国热,书店里猛然添了许多跟三国有关的书。易中天《品三国》,柏杨《柏杨品三国》,沈忱《煮酒品三国》,连中华书局也趁势出了《吕著三国史话》。据说易中天言必称吕思勉,实际上易的不少观点便本源于吕。 吕思勉在史学方...
評分前几年百家讲坛火爆,这个热度一直延续至今,然而仔细回想,那些站到聚光灯下的讲师,有几个是可以称得上学术大家的?当然,给无聊的主妇们做做科普确实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但若要以了解历史为目的去听,还是要自己甄别各种观点的正误。吕先生无愧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术大师,读...
評分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我曾读过他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吕著中国通史》,深感他论史之周详精当,观点之新颖独到,文字之朴实流畅,不愧为名家名作。新近拿到一本他所写的《三国史话》,据称是其唯一...
評分学术大家肯腾出时间写点通俗读物,或是编些学校教材,这绝对是大好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像朱熹编蒙书,叶圣陶在民国编过中小学生《国文》,狄更斯有《写给孩子的英国史》,布罗代尔为法国中学生写《文明史》,都是例证。这些书,受惠的主要不是学术界而是普罗大众。遗...
評分吕思勉是谁?我记得小学课本的编者里有这个名字。是的,吕思勉是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这本《三国史话》正是吕思勉的作品。虽然著时已是几十年前,但读起来仍有收获。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思想性高。某些观点一针见地,十分准确。比如说到事汉时期西凉兵的扰乱问题,作者...
這個完全一個哄小孩的,跟呂思勉的其他作品差距明顯,完全不具有學術性,堪稱僞書。
评分中華書局太倉促瞭吧?
评分民國曆史大師著作均文字較少,寥寥幾句切中要害,總結也十分到位。
评分袁紹、袁術兩大集團的分析厘清瞭群雄的攻守關係~
评分還是蠻好看的,聯係當年時勢,再看呂老不時顯露齣的“政治哲學”,殊為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