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之所以选择他谈论诗歌,实为其特殊的经历和身世使然。一是,他创作兼通四度空间:梁实秋先生曾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不仅如此,除诗歌、用文外,他还是评论和翻译的高手。因此,对诗歌有特殊的敏感和把握。二是,他一生大半时间流徙、漂泊。幼年时流落巴蜀,后背井离乡去了台湾,几度去美国,返台后又去了香港,直到临近花甲才定居高雄。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个人的创作天地,而且增进了他对中西文化的体认和参同,尤其是对文学、艺术和悟识。三是,他是台湾现代诗歌的主将之一,他迂回曲折的创作心理,不仅见证了台湾的现代诗歌,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现代诗歌演进的缩影。可以这么说,惠风论丛因他的入阵,更显天合整实。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余光中自己的诗不行,评诗却是好手。
评分余光中自己的诗不行,评诗却是好手。
评分看了一半,余光中的中文真牛。
评分余光中自己的诗不行,评诗却是好手。
评分既然与诗有关,不妨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