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1958年出生于南京。曾用名王岩。1965—1969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 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1972—1975年就读于北京164中学。1975年借读于太原5中。1976年毕业于北京44中学。1977—1980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 1980—1983年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工作。 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至今。中篇小说:《空中小姐》1984年第2期《当代》,曾改编为电视剧。《浮出海面》1985年第6期《当代》,曾改编为电影,有日、德文译本。《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6年第2期《啄木鸟》,曾改编为电影,有英、法瑞典文译本。 《顽主》1987年第6期《收获》,曾改编为电影,有日、德文译本。《一点正经没有》1989年第4期《中国作家》。 《永失我爱》1989年第6期《当代》,曾改编为电影。《动物凶猛》1991年第6期《收获》,曾改编为电影,有英、意大利文译本。《你不是一个俗人》1992年第2期《收获》,曾改编为电影,有法译本。《许爷》1992年第4期《上海文学》。
这几本书都是十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写的,那时我很自以为是,相信很多东西,不相信很多,欲望很强,以为已知的就是一切了。这些书里的人、情景和一些谈话是那时我经历过的,在生活中也不特别,仅仅因为我不知道更多的东西,才认为有趣,虚张声势地写下来。这些情景不在了,这些人也散了,活着的也未老先衰,我也不再那么说话和如此看待自己,所以有时我觉得自己失去了继续写作的能力。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对过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也没有任何偶然,都是必须经过的,我不信一个人可以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本套书包括:《过把瘾就死》、《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浮出海面》和《空中小姐》
一直看不清自己,直到看过这本书。 DM为什么要撕报纸,我很能理解,原因只要一个,那是渴望被在乎,渴望被注视;DM为什么半夜离家出走,答案显而易见, 因为她渴望证实自己被爱,因为爱他的人不会在半夜对她弃之不管。DM的试探一次次的得不到“我爱你”的答案 ...
评分王朔的文章,随便拿出一页来读,总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北京人的贫嘴,加上特有的幽默,表面非常搞笑,可从头到尾读来,却发现有一种强烈的讽刺、忧伤弥漫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里。 从方枪枪到杜梅,老王一次一次深刻的指出了人的劣根性,社会的不公正,他在不断批判每一...
评分杜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爱我吗”。 而男主人公从来没有直接正面的回答过。“我想是爱的。” 渐渐受不了杜梅的无理取闹,在爱的名义下,步步紧逼。或许她的家庭背景让她没有安全感,可是她的任性实在让我无法接受。 什么是爱呢?在俩人矛盾升级时,杜梅还是坚持要知...
评分——我就可以“作”死你 ... 昨晚心血来潮,找出王朔看《过把瘾就死》,我对这部片子的印象还留在小学看的电视剧。王志文和江珊。我一直记得王志文早上醒来,发现被老婆给捆了,跳下床,用头敲破玻璃窗那一刻的眼神。极致。 最后一个镜头好像是他们在写满“爱”的大黑板前拥...
评分前几天bf从网上下了连续剧《过把瘾》,津津有味地看,看到一半很感慨地对我说:“还好你不象杜梅那样。” 我万分惭愧地说:“你只是该庆幸在比较适当的时候碰上了我!” 呵呵,真的是这样——想起几年前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绝对没比杜梅好到哪里去,做出的混帐事简直是罄竹难...
我一下把她搂过来,紧紧地搂在怀里,哭了起来。我发现我还是爱她,那么爱她,这一发现另我心碎。 看到这句话,就哭了起来。
评分吵吵吵吵吵 闹闹闹闹闹 你还爱我吗 你爱过我吗 看你那么惨大概我还爱你吧 (中心思想)
评分王朔当年骂战金庸,其实都是通俗小说大家格调谁也不比谁高多少。王朔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沾了两个光儿:时代性和地域性。时代性是后文革时代军区大院以及90年代改革大潮造就了一个自以为是的纯情嘴炮儿,地域性就是北京文化了。其他的真真的一般。《过把瘾》是一个缺爱女人的故事,童年的阴影让她对男女之爱过于乖张敏感,越想抓住越逼向悬崖
评分吵吵吵吵吵 闹闹闹闹闹 你还爱我吗 你爱过我吗 看你那么惨大概我还爱你吧 (中心思想)
评分其实王朔的文字真的挺糙,不知是因为不下功夫琢磨还是因为一文学爱好者的水平。小说里有太多没来由的感情,纠结在一边缘文学青年心头的情绪,但是偶尔一两下,还是有那种冰凉的现实感,擦过骨头边儿,凉飕飕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