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 1941— )
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皇家人类学会院士,英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他1941年出生于印度,在英国受教育,先后在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SOAS)学习历史和人类学,获博士学位。麦克法兰在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和阿萨姆)有30年田野经验。他还是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在著名的“第四频道”、“世界起飞的那一天”系列节目担任专家顾问。
麦克法兰关注现代世界诸起源及特性之比较研究,研究对象覆盖西欧、喜马拉雅地区和日本等三大文化区域。著有关于英国、尼泊尔、日本及中国人类学及历史研究专著20余部,被翻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韩文、中文等多种文字在数十个国家出版。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玻璃的世界》《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日本镜中行》《绿色黄金:茶叶的故事》《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英国的巫术》《历史共同体的重建》《17世纪牧师拉尔夫•乔斯林的家庭生活》《资本主义文化》和《现代世界的形成》《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一位剑桥教授看剑桥》等。
通过玻璃的历史来诠释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 玻璃的世界,拓展了人类视野,极大推动了光学、天文学、航海、血液学、细菌学传统病的研究及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发展等诸多方面… 反观东方印、中、日,缺乏对玻璃的理性认知和眼界,错过了首次提升近现代文明进程的契机… 麥克法兰此书,令人受益良多
看书之前,我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琉璃的历史,期望它如同一阅千年类似地讲玻璃的进化的,技术改进过程的。玻璃先是成为眼镜帮助人类加长了可阅读的年龄,加上印刷术的推动,人类的知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玻璃再西欧得到普及,满足了人们居住的窗户需求的同时,技术得到了发展,玻...
评分看书之前,我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琉璃的历史,期望它如同一阅千年类似地讲玻璃的进化的,技术改进过程的。玻璃先是成为眼镜帮助人类加长了可阅读的年龄,加上印刷术的推动,人类的知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玻璃再西欧得到普及,满足了人们居住的窗户需求的同时,技术得到了发展,玻...
评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玻璃是一件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平常事物,但就地球上绝大多数文明而言,玻璃在大多数时间是缺席的。即使某个时期有曾出现,那也是昙花一现的孤立事件,不久便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顶多沦为统治阶级的玩物,普通人很难接触抑或听闻。直到工业革命的机器拉起流...
评分看书之前,我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琉璃的历史,期望它如同一阅千年类似地讲玻璃的进化的,技术改进过程的。玻璃先是成为眼镜帮助人类加长了可阅读的年龄,加上印刷术的推动,人类的知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玻璃再西欧得到普及,满足了人们居住的窗户需求的同时,技术得到了发展,玻...
评分今天的我们或许无法想像,在现代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玻璃,以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玻璃珠子,在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是一种堪比宝石的贵重物品,由此发轫的玻璃文明在之后的几千年间归属于亚欧大陆的西端。在作为装饰和容器用途的两个领域,出于偏好不同,16世纪前的东西方文明因此分...
嗯,就是那个艾伦.麦克法兰……
评分有些帮助,但是对透镜磨制过程还是根本没有提及~~科普类作品果然还是粗犷了一些。。。其他倒是有不少有意思的知识点,从玻璃的角度入手看历史发展,颇有点一花一世界的感觉~~
评分玻璃:西方化的结果,现代化催化剂;与Goody的《花卉的文化》做个比较;早期关注外表,非实用性;玻璃作为一种思想的技术;起源于发展: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罗马*—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北移德,法—英国*(17世纪,工业化);玻璃与科学世界:光学、仪器的必要条件;阿拉伯玻璃;玻璃与文艺复兴:对于艺术影响(透视、框制);在日本和中国的不同用法:凝视自我的工具;东方:伊斯兰、印度玻璃业衰落,中国缺席(《清明上河图》),日本纯装饰;近视的原因(遗传、营养、后天-汉字学习)和影响(绘画风格*、性格);玻璃与现代性:玻璃与煤炭——消费社会;
评分谢谢师兄推荐,感觉可以跟《观察者的技术》连起来看。“于是,环绕玻璃建立的现代世界诞生了,其表征最初是饮具和窗户,接着是提灯、灯塔和温室,后来是照相机、电视机和其他不计其数的玻璃产品。”
评分玻璃把权威从话语,从所听、所想、所写,转移到外在的视觉证据。前人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检验方法是个人的眼睛、是怀疑好问的个人的权威。演示事物发生过程的实证方法显然上升到了首位,人必须以眼睛提供的证据检验现成知识的一点一滴。他人从具有潜在可重复性的实验中看到的东西,比权威(话语)所断言的东西更为重要。因而可以说玻璃帮助权威的天平从心灵移向了眼睛。西方令人频繁瞩目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信奉眼见为实、证明至上,这两种主义成为区别新型宇宙论的特征。每当眼睛的观察技术前进一步,实验法就增加一分权威。它证实了一种观念,即上帝创造的是一个神秘难解的世界,不过这个世界蕴含着一些线索,导向某些通则或共同规律,而这些是可认知的,而且一旦确认,就可以用作其它发现的基础。心灵没有固定的和已知的模式,惟有上帝激扬的求知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