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是一对父子两个灵魂坦诚而揪心的对话。父亲在对话中回视自己的人生,发出痛彻心肺的忏悔;儿子在对话中细说自己对死亡的体验,告知天国的奇异图景。真实和虚构交错,当下的无奈和想像中的极乐互现,既让人感到沉重,又使人获得解脱。
死亡是人生的结局,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本书零距离观察死亡,对人的最后归宿展开想像,既是对死者的安慰,也是对生者的宽慰,是一支沉郁中夹着旷达的安魂曲。
周大新(1952-),当代作家,河南邓州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西安解放军政治学院。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干事,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已发表长篇小说《走出盆地》《第二十幕》(上、中、下)《21大厦》《战争传说》《湖光山色》五部,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银饰》《旧世纪的疯癫》等三十余部,短篇小说《汉家女》《金色的麦田》《登基前夜》等五十余篇,另有散文、剧本和报告文学作品共六百余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朝文、捷克文。多部作品被改编为戏剧、电影和电视剧。
父亲在叙述儿子从生到死的过程中带着无限的懊悔与绝望,让我的心为之揪痛;儿子在叙述自己在天堂的生活时带着乐观与希望,让我又产生了超越死亡的思考。正是这种双重角度的描写,正是这种人性之间的对话,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反思,让这部本应该带着死亡色彩的书中又蕴含了...
评分对于人生和死亡,作者并没有提供什么很新的观点。前半段还算不错,写出了父亲在儿子生病时所经历的那些痛苦、挣扎以及努力,非常动人。但是一到后半段虚构的部分就开始沦为毫无意义的讲大道理了,提到的那些例子都好单薄,整个表现方式完全没有任何说服力。所以我看到150多页的...
评分安魂,为了百万“失独家庭”…… 我一向偏激地认为,只有理性和冷静才能去直面“生死”这一命题。感情太易冲动,不足以承受与掌控关于这一命题的长篇大论。而今,一位父亲近三十万字的呕心力作,让我发现——原来,“向死而生”的意境,并不仅仅存在于哲学家们的专著中;而更多...
评分“出生”是一个生命过程的开始,而“死亡”则意味着这一过程的终结,对于我们来说,它们都是一种事实,同时也是一种隐藏的秘密。亦如福斯特所言:“出生和死亡,它们令人陌生的原因是:它们既是经验又不是经验,我们只能从别人口中了解。……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人的生命是伴随...
评分“出生”是一个生命过程的开始,而“死亡”则意味着这一过程的终结,对于我们来说,它们都是一种事实,同时也是一种隐藏的秘密。亦如福斯特所言:“出生和死亡,它们令人陌生的原因是:它们既是经验又不是经验,我们只能从别人口中了解。……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人的生命是伴随...
作者不单是丧子老人(暂且先不说失独),还是一个著名作家。作为丧子老人,通过书写获得安魂,这种行为值得我们为之表示尊敬。但作为一个作家!把宝贵的生命体验给写得那么烂!实在不称职!从头到尾充斥着作者的一厢情愿——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塑造自己亡故的孩子倒也罢了,居然还一厢情愿地构建彼岸世界……于是,作者本人的精神境界达不到那个层次,笔下的诸位先人所言所语也无甚高明,生命感悟成为空洞的口号,整个彼岸世界仿佛被降维打击过……当然当然,我没经历过作者写到的苦难,或许没资格评价,但是,难道作者因为自己经历了苦难,就可以把作品给写烂吗?
评分少有的写生死的中国文学。
评分失独者的自救。
评分南方周末推荐【思想深刻方面比不上史铁生】
评分少有的写生死的中国文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