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高居翰是著名中国艺术史专家,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荣休教授;黄晓、刘珊珊为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三人的“远程合作”造就了本书。
本书纪念的是一个业已逝去的世界。往昔的胜景不在,但幸由中国古代的那些伟大画家,借助他们的杰作,我们得以感受那些美好乐园的流风余韵。三位作者一起首次对中国绘画作为视学记录和美学再创造的功能做了探讨,该功能在书中的落实点——便是中国园林。
该书2012年12月第二印,对初印的一些错误做了修正,罗列如下。欢迎读者朋友继续补充: P19第二段第二行: “微山词宗”应为“徽山词宗” P20第三段第一行: “天启丁卬”应为“天启丁卯” P91第三段第二行: “当时一位友人送给王世贞”改为“当时王世贞” P95第二段第五行...
评分 评分先是被书名吸引了——不朽的林泉。不论是久负盛名的苏州园林,还是古老的无有痕迹可循的魏晋林泉,它们的共性就是“不朽“。作为这个古老国度的符号象征而不朽,但是她的精神内核早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当然使之不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园林传播载体的文人绘画的存在。文人绘...
评分此书的鸡肋之处在于 搞园林的会觉得有许多篇幅在讨论绘画风格之类的 好像平面图之类的只是一个辅助 搞艺术史的会觉得 怎么连画作的版本 真伪都不顾 就在那里瞎发挥 这样得到的结论可靠么 反过来就变成了这样的不伦不类 搞艺术史的会觉得 这书本来就是艺术史的探讨吧 和园林史...
评分《不朽的林泉》里,单就每一个园林的导游和论述而言,很好。但要是想知道一个园子如何成为一个好园子,从这本书里是寻不到完美答案的。当评价标准过于强调游乐趣味的编织,或应被质疑,因为已离魏晋士人爱山水和山水画的初衷太遥远了。 因此一个下午看下来,有点审美疲劳。突...
修行5th,这年头连高居翰也缺钱,书越来越贵而内涵价值都在走下坡路。此书写作难度非常小,话题集中在明清两朝园林题材的诗与画,每幅画分析的主体又是白描手法复盘的园林,因此,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远多于艺术分析,读来令人骇然,高居翰的作品,封面有蓝色的可买,其余一律弃掉,必然无错
评分编辑有问题呀,图又小又多,看文字的时候很难查找,到了后面图的特写又兀的占一页,排版十分混乱。希望再版时能改下。
评分高居翰复活了古典园林的时空以及其中的生活,更新了许多我对园林的体验与认知。
评分一个下午看下来,有点审美疲劳。单就每一个园林的导游和论述而言,很好。但要是想知道一个园子如何成为一个好园子,从这本书里是寻不到完美答案的。明清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被那时的趣味和欲望同化。而当评价标准过于强调游乐趣味的编织,或应被质疑,因为已离魏晋士人爱山水和山水画的初衷太遥远了。
评分1、“古人游园似画中,今人看画又入园”。随着这些画作,在想像、意境和美的时空里,在那些曾经盛极一时而今湮没无踪的名园中神游,构成了很舒服的阅读体验。2、翰墨精灵,林泉得以不朽,园林不可久存而依靠这些画作得以传世。这本书在园林(主要集中在明中晚期的文人园林,也是中国园林巅峰时代——汉宝德先生的《物象与心境》有专门介绍中国园林)和明清绘画两个方面都作了细致的考究:园林方面,有园主、造园师、布局、营建、游览动线、山石水植堂斋榭轩台等等;绘画方面,有作者、画派、风格、师承、技法、运思、细节等等,材料丰富,论说有力,文字优美生动,收获颇丰。3、待重新品味的几个园子:苏州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无锡寄畅园、扬州个园、上海豫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