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这几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一、 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要我来回答:他是我中学时代不怎么喜欢的一个“课文作家”,一个面容冷峻眉毛浓密嘴唇上都是胡子的男人,说话半文不白的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不喜欢的原因呢? 一言难尽啊! 我第一次接触鲁迅,大概就是小学时代的那篇课文《我的伯...
评分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早落下的花朵到了傍晚拾起来。平静地弯腰,凝视,回忆,捡起。这个原本简单平和的过程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新的含义。 他记起快乐的童年,迷信却仁爱的阿长妈,严谨朴素的藤野先生等等一些现在普遍为人所知的人物。我们清楚地知道阿长妈喜欢摊着“大”字睡...
评分鲁迅的作品里,这本只有十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是我很喜欢读的。从本书的小序中得知,一开始书名定为旧事重提,后又改为朝花夕拾,内容隐而不露,给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书里面并没有高深难懂的字眼,而是向读者娓娓道来童年那些难忘的事,语言简炼优美,非常自然。也可想象得出...
评分某天深夜突然有“灯下白头人”之感,便想揪出来某本关于回忆的书。翻开它,浏览曾经熟悉或不曾熟悉的篇章,体会到了小时无法深觉的感动。 曾经是有过很深的抗拒的,什么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揭露斗争之类的深刻,全部被那一条“大概仿佛似乎也许可能之类的罢了”以娱乐的...
评分话说我手上的这本是在地坛书市上买的. 这一版在旧书市场上虽然常见, 但当时在那家摊子上见到的好几本, 几乎是全新的, 品相极好, 感觉应是图书馆或阅览室卖出的旧书, 却又没有任何印章, 5元一本, 遇到是缘分, 不可不收了. <朝花夕拾>是鲁迅杂文集子中比较平和的一本了, 以回忆...
鲁迅先生不予评价。不可比拟的存在。
评分小学读的,因为听老师读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大后陆续读完
评分这本是包括了朝花夕拾和野草,应该是初中时候买的吧。说来好玩,每次中学要开什么跳蚤市场啊捐书之类的活动我总也想把这本捐出去,可能因为当时没有任何翻阅的兴致吧,然而今天总算看完了。看完了之后想,鲁迅的作品到底适不适合放在义务教育阶段,果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至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类的文章并不真正反映他的思想,也就是不够激进,但是如果没有又总觉得少了什么。野草相对更难懂,也许以后还会再读的。(人死后是不是只失去运动神经但还有知觉这个点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这本是包括了朝花夕拾和野草,应该是初中时候买的吧。说来好玩,每次中学要开什么跳蚤市场啊捐书之类的活动我总也想把这本捐出去,可能因为当时没有任何翻阅的兴致吧,然而今天总算看完了。看完了之后想,鲁迅的作品到底适不适合放在义务教育阶段,果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至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类的文章并不真正反映他的思想,也就是不够激进,但是如果没有又总觉得少了什么。野草相对更难懂,也许以后还会再读的。(人死后是不是只失去运动神经但还有知觉这个点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鲁迅的大概不应该让小孩子去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