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屋中的呐喊

铁屋中的呐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欧梵
出品人:
页数:296
译者:尹慧珉
出版时间:2016-9
价格:45.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8161879
丛书系列:李欧梵作品
图书标签:
  • 鲁迅研究
  • 鲁迅
  • 李欧梵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学批评
  • 文学研究
  • 铁屋中的呐喊
  • 现代文学
  • 铁屋中的呐喊
  • 觉醒
  • 批判
  • 民国
  • 文学
  • 思想
  • 呐喊
  • 孤独
  • 反抗
  • 人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回顾家庭和教育对鲁迅心理发展的影响,说明中国文学传统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中心,系统阐释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短篇小说、散文诗及杂文;第三部分论述鲁迅最后的十年,集中研究他对文学和政治关系的看法。通过这三个部分,作者试图重新描述出鲁迅真实的心路历程,揭示出鲁迅内在的深刻悖论与矛盾。

作者简介

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狐狸洞话语》 等。

李欧梵先生被学界认为是继夏济安夏志清之后海外研究现代文学的的第二代华人学者。他常自喻为“狐狸型”学者,因为在学术上每每"喜新厌旧""东摸西碰"。学者王德威赞誉李欧梵"但开风气不为师""处处用功,而又无所计较"。在治学上,李欧梵多方出击,频频得胜,其著作更是纷芜庞杂,极尽"狐狸"之所能。他的老本行现代文学研究自不必说,一本《铁屋里的呐喊》就把被神化的鲁迅还原成"人"。在文化研究上面,一本《上海摩登》集现代都市文学、报纸期刊等诸多文化要素研究于一体,奠定其内地文化研究先锋的地位,其把张爱玲定位为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终结者,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

在某种意义上,李欧梵并非甘于固守书斋学院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表现得更像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现代性理论是他的"手术刀",中国现代文学是他的老本,文化研究是他的"新欢",通俗文化是他的"业余爱好"。

目录信息

再版序:我研究鲁迅的心路历程
原序
第一部分 一位作家的产生
第一章 家庭和教育
第二章 传统和“抗传统”
第二部分 鲁迅的创作
第三章 短篇小说之一:现代化技巧
第四章 短篇小说之二:“独异个人”和“庸众”
第五章 《野草》: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绝境
第六章 杂文:对生活和现实的种种观感
第三部分 关于文学和革命
第七章 对文学和革命看法的变化和发展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苏联文学
第九章 革命前夜
第十章 结束语:鲁迅的遗产
附录
鲁迅与现代艺术意识
参考书目
译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在我看,鲁迅的可贵,正在于他强烈的内省精神——敢于自视内心并解剖自我抉心自食的巨大勇气、对人性中阴郁与残忍的认识——人的存在的悲剧性认识,以及明知前面是无地却仍然不断走下去的荒谬英雄精神——自由意志与饱满丰盈的生...  

评分

都是些形似字错误 以下凑字数先 形似字 百科名片 汉字是由点、横、坚、撇、捺、提等笔画构成的,一个字一个样子。但有些字,形体相近,差别很细微。我们称这些字为形似字。 意义   形似字就形体相近而意义不同。有的形似字笔画数目不同,加”乌”和“鸟”、“夕”和“歹...  

评分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在我看,鲁迅的可贵,正在于他强烈的内省精神——敢于自视内心并解剖自我抉心自食的巨大勇气、对人性中阴郁与残忍的认识——人的存在的悲剧性认识,以及明知前面是无地却仍然不断走下去的荒谬英雄精神——自由意志与饱满丰盈的生...  

评分

评分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约从帝制结束起)的华人学者,第一代以夏济安夏志清为主,第二代以王德威李欧梵为主。李欧梵来交大四次讲座,第二讲即是鲁迅,我于是读起他的这本《铁屋中的呐喊》。共产党政权宣传的一部分优秀文人,有一个共同点,即在1949年之前去世,比如鲁迅逝世于1936...  

用户评价

评分

鲁迅研究的奠基作品之一,贡献了两个专有名词——“独异个人”和“庸众”。鲁迅的小说水准在于他在叙述视角和叙述距离的把控,且成就在于对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探索。鲁迅的文学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文学传统,尤其是文章的影响,较西方留学归来的作家,鲁迅更像是一个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作品与其他左翼文学比起来,现实主义力度很少,更像是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集合。鲁迅的小说人物分为两类,独异个人指反叛现实的个人(褒义),庸众则意义明显。孤独者常常是庸众中的一员,因机缘走到视线中央;当它是独异个人的一员时,小说常写的是他们的梦碎,幻灭和痛苦,比如N先生,吕纬甫,魏连殳。在希望和绝望之间,鲁迅是一个矛盾者,《呐喊》尚有零星,《彷徨》里只有彷徨。当他倾向左翼后,又编造了一个新的希望,不过因去世过早,没等到绝望的降临。

评分

我觉得最好的是第四章和第七章。第四章,做人物形象(独异个体和庸众)研究有谱系学视角,所以可以看到两者的的流变、失落和转化,也涵盖了鲁迅小说里最具典型性的人物;第七章,考察1927–1930年之间鲁迅的思想里路,写出鲁迅在选择“岗位派”又实际亲近“同路人”之间的内心纠葛。他的参考资料部分依然看不到。

评分

第三部分不是很好懂,论《野草》部分虽然我自己很浅地读过一遍野草但是结合分析来看还是不太理解。不过有两点很有启发,第一是黑暗的闸门里面写的鲁迅公私分明及其中间地带,第二是“确立的风格—一种高度启示性的、甚至是寓意的、由讽刺的机智所加强的抒情散文”228

评分

很多地方细致地提到鲁迅的“异质”,还是能给我一些新鲜的感受…

评分

很多地方细致地提到鲁迅的“异质”,还是能给我一些新鲜的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