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西莫夫(Isaac Asimov,192O-1992) 是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艾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艾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俯仰两万年的长篇史诗!艾西莫夫特意将科幻场景巨幅拉大,在全银河的背景下架构他独有的科幻世界、藉由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冶、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处处闪动著关怀人类未来的笔触,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
艾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像与高度的预言性。在他刚开始写机器人小说时,机器人学未发展出来;等到这门科技发展得相当有成果时,几乎每一本有关机器人学发展史的书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说与他发明的「机器人三定律」。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艾西莫夫以真确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杂进侦探与推理的小说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在银河帝国的川陀星球,学者哈里·谢顿在数学十年年会上,透露其“心理史学”理论可以证明人类可以用数学预测未来!搅动了银河系若干星球。帝国皇帝要求他“预测一个好的未来”,谢顿答道:“不可能。”皇帝下令行政长官丹莫茨尔掌控谢顿。为逃避,谢顿在记者夫铭安排下开始在银河系逃亡。在川陀大学,他在穹顶上遇险,在麦曲生星球,竟意外得到秘不示人的典籍,开始接触“朴仆”(机器人)问题,冒险闯入麦曲生人的圣堂,长老阁寻找“朴仆”,触犯大忌,与元首日主十四正面交锋,又是夫铭现身营救。一连串难解的遭遇,躲不开关于“长生不老”的机器人的传说。
难以置信的是“他”就是机器人,更不想到的是谢顿所钟情的“她”也是机器人,一个在人的感染下懂得恋爱的机器人。
本书以“心理史学”为引子,走入银河系,展示了人和机器人分不开理不清的联系,我们不能不问,在银河帝国人和机器人谁主沉浮?
从情节给人的惊奇感而言,先看正传三部曲,再看两部前传,再看两部后传,应该是更好的顺序噢。 否则,先看了前传,对XX就会有了先入为主的某种印象。正传三部曲带来的惊奇感也许就会被削弱些了。 或者,先不看前传,先看正传和后传的话,对XX在前传中的出场也许又会有了先入为...
评分银河帝国第四部时间线回到了第一部之前,讲述了谢顿创建心理史学之前的探寻经历,探讨了历史、社会学、宗教、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女性地位,也终于提到了地球和机器人,及 ‘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在此基础上又再次探讨了人类和人类整体的理论,提出了零法则,从《永恒的终结》到目...
评分阿公似乎很喜欢这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抖包袱手法。最亲密、最依赖的人常常就是那个你苦苦寻找的大Boss。踏遍铁鞋无觅处的答案,其实就在身边。 在基地三部曲里,受人欺辱的小丑就是荡平银河的骡;小女孩和蔼可亲的帕佛叔叔就是操纵了她一生的第一发言者;整个基地搜遍了银河偏...
评分 评分哈里•谢顿,虽然在正传中他出场的机会极少,他的事迹基本上总是从别人的口中讲述出来的,但毫无疑问这个人才是整个基地系列的幕后核心人物。正是他一手开创了心理史学这一伟大的学科,也正是他在帝国晚期的风雨飘摇中一手创立了基地和第二基地,为后世子孙保留了科学的...
神翻转猜到了一半,但是还是很意外……川陀里的行政区太有想象力了……
评分太长了,挺磨叽,在麦曲生的剧情比较好
评分三部曲中的宏大和精细都不见了,幻想文学确实不大适合老年人。
评分好几年前给儿子买的书, 一直放书架上。最近被迷住了。。。
评分作为一个重度的主角厌恶症患者,对主角的种种漠视和吐槽等症状在机器人系列中一度疑似有过好转,但从帝国三部曲开始又都回来了——这倒也不奇怪,阿爷爷的心思都放在历史构筑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除了主角能丰满一些之外其他都薄得状如纸片。只有机器人三部曲里的丹尼尔和吉斯卡特除了不完全算人之外还自带全能忠犬属性所以不被戳中萌点是很难的——这也就解释了为啥我会对这一部评价甚高,看过的人都能懂。话说这本最大的看点就是在明知某(俩)人的身份的情况下还看他(们)各种演戏。另,结尾时甚至连年轻的谢顿都能看出来的那种无边无际的疲惫与荒漠是很虐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