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濛濛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生动、最富有创
造性的部分,因此,对于这一以形象化为特征的创作过程,
其本身的形象化描述是十分困难的。在这个由于难以达到
而充满神秘意味的领域,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
《金玫瑰》有着独创的价值。
对于有兴趣走进文学之门、窥探其奥秘的青年,本书是
一个出色的向导。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深深记住了三个故事。 第一,夏米在战时受团长之托将其女苏珊带回法国。一路上,为避免女孩过于忧伤,他绞尽脑汁给她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说到自己故乡的一位老妇人,在她年轻时,她的丈夫曾送她一朵金蔷薇。在丈夫死后,即便再穷,她也没有变卖它。...
评分一个老清洁工。他给一个年轻女孩做了一朵金蔷薇,后来他死了,那个女孩并不知道。一个文学家买下了这朵蔷薇,记下了这个故事。原来在很久以前,清洁工夏米还是大兵夏米的时候,他们就相识了。那时候夏米得了疟疾,不得不回国治疗,团长正好要将小女儿苏珊娜送回去,便托付给夏...
评分看着你的眼睛,给你讲金蔷薇的故事,耳边自己的声音在空气的流动中变得渺茫。 我以为,我可以走进你心里。 金蔷薇的故事穿越时光百年,早已多少次听过,但是看到结尾处作者淡淡的说,对于一个作者来讲,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粒金粉,需要我们用心收集,才能打磨出幸福的金...
评分人到中年,青春已逝。即便脸上的皱纹未见明显,但心灵上的刻痕却是愈加深入。 对文学的迷恋,便是我心灵上一道深深的刻痕。 追根溯源,这种迷恋应该肇始于1983年买到的《金蔷薇》。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在县城新华书店买到这本书的情景。 低矮的天花...
这是一本关于写作的书,记载了一位作家所有能够用语言表述的梦幻与欢心。我喜欢作者将那些未成型的小说,未加工的人物融入他对写作这件有些玄幻的事情充满感情的理性解读中,也喜欢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与欣赏,还有对许多有名的作家三言两语的钩画。唯一让我有些不舒服的地方,是那种不知道是来自译者的还是作者的“苏式”的情愫,夸张的对国和民的“爱”。
评分偶尔在网上看到这本书,记得家里有好几本来着,记得04年在锦州的新华书店的三折特价区一口气买下了仅剩的三本,除了送人一本外,怎么没翻到另外两本?还是在淘宝上卖出去却忘记了? 散文圣手,普宁、普利什文还没看过,看过的就数他好。是立志做作家的人必读之书。如果再有想读书朋友问我该读谁的书,我首推这一本!无法绕过的经典,无法冷却的记忆!
评分感动疲劳
评分一个老作家告诉我们作家最崇高而淳朴的愿望——细细筛去生活的尘埃,将其中闪烁的金沙,铸成蔷薇,奉献给亲爱的读者们。
评分整个维罗纳响起晚祷的钟声(我现代文学是吴晓东老师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