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1928-1967)
拉丁美洲左翼革命傢,本名埃內斯托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齣生於阿根廷羅薩裏奧市的一個建築公司業主傢庭。1953年畢業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1954年在危地馬拉J阿本斯古斯曼民主中服務。1955年在墨西哥參加F卡斯特羅領導的七二六運動,接受遊擊訓練。
切·格瓦拉這位職業革命傢,已經成為現在世界青年的時尚偶像,成為文化領域中的反叛象徵。他是革命、青春、激情、力量和夢想的代名詞。有關他的爭論太多,他總是被人誤讀,永不被人理解。通過這部私人日記,讀者可以瞭解一個真實的切。
还记得某年的金马奖国际影展曾经引进西方女性革命理论家罗莎.卢森堡的纪录片,那正是修习西方马克思理论的热门风头。在解严前风起云涌的年代里,任职国关中心的政治社会学教授告诉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之一是扬弃过往敌视仇恨的情绪,先设法去了解马克思到底说了什么,别...
評分最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五月天。因为陈信宏。 阿信看了这本书之后有灵感写了《摩托车日记》这首歌。 感动。浪漫。冒险。潇洒。都在这本书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写几句我最爱的歌词吧。 在陈信宏面前。我的书评就显得太拙劣了。 谁愿意和我 一起写一个传说 你还梦不梦 疯不疯 ...
評分除内容本身以外,对一本书的评价会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这本书应该是典型之一。就书本身而言,是否是一本出色的作品或者有多出色恐怕会存在很多、差距很大的看法。但正如钦迪奥在导读中所说,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们无法不联想到切的未来,联想到马埃斯特拉山脉中那个矫...
評分在二十出头的时候,一本书一部电影往往就能影响一生的世界观,青春犹如鸡蛋一击即破,但被命运的举手合拢交握时,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坚强。 看完《摩托日记》我想,如果二十岁时看这本书,也许一生的轨迹就此改变也不一定。 书里,二十三岁的男孩站在男人的世界边缘张望,于是和...
評分埃内斯托·切·格瓦拉,这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代表着一种独立自由的革命精神,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到底革了谁的命,最后又是被谁割去了生命,只是我们随时能在飘扬的旗帜或者个性的文化衫上,看到他那颗永不屈服的头颅。这本书,是在格瓦拉还未成为那个伟大的革命家...
活潑潑的格瓦拉
评分電影比書好理解得多,文字寫的很浪漫,得慢慢讀。
评分人生如此,
评分多好的書,竟成瞭絕版。
评分電影比書好理解得多,文字寫的很浪漫,得慢慢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