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君,女,上海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2年6月,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多次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第二届 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她的作品《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作为上海文汇出版社首部社庆佳作隆重推出。在加沙的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周轶君接触了大量当地人物和风情,与阿拉法特、亚辛、阿巴斯等有多次直接的接触。她把她的所见所闻通过博客的形式传达给可以观看到的每一个人,引起广泛关注。这些片段的集合汇就了这部作品,记录了她七百多天从进入加沙到离开加沙的整个历程。其间,死亡、仇恨、真情、矛盾,交错并行,充满了陌生而刺激的阅读趣味。
黑白基调封面上小女孩美丽而又忧伤的眼神让人心里隐隐作痛,把书捧在手中犹豫了一会儿,选择接受洗礼。这注定是一次悲伤之旅,自始至终有很重的东西压在心头。过往,只在电视上看到爆炸、流血、悲伤,旋即各样的新闻、讯息冲淡了一切,不曾知晓那些整日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是怎样...
评分悠闲的日子最适合读书,不仅仅因为平静心灵,也可以找回曾经的心境。 这是我高三时买的一本书,一位战地女记者的中东故事,她经历着炮火和导弹,还有人性的冲突——《离上帝最近》,周轶君。 死亡和动荡,离我们真的很近,也许在不知名的某一天,我们会经历一场并不...
评分可能这个女人做了男人都不敢做的事,毕业于北京二外,出任新华社,常驻巴以冲突地——加沙国际记者。两年时间她亲生经历了杀戮,伤害,复仇,信仰,生存,不屈和战争地上的日常生活,八百多个日日夜夜,有胆怯,有恐惧,有愤怒,有悲悯,有痛苦,有无助,有留恋的生活。她就是...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中东的巴以冲突对于我而言只是一团从来就搞不清关系的迷雾,从摄影师高磊的照片去到周轶君的blog,就喜欢上了她的文字,更佩服她的勇气,不单是因为她在加沙,还因为她以自己女性的身份在男权主导的中东地区出生入死。 周轶君的文字里并没有把自己描述成如...
评分几乎饥渴地读完了这本书,在地铁上,在课堂上,在床上。 一直以来很喜欢国际新闻,但是从来排斥中东新闻。因为总是充斥着“爆炸”、“仇恨”这些我很不喜欢的元素。看这本书完全托小胖推荐,也想真正的了解下这片黑色的土地。 几次眼泪夺眶而出,无数次的揪心。不是因为文字...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最欣赏的一个人.
评分这是我的老乡,我的学姐,我四年班主任的大学同学。当年考大学的时候,就想着能学阿拉伯语或者希伯来语有多好,小语种有了阿语通知,就立马报名。又因为自己沿用多年的英语名字源自希伯来语,更因为那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好不容易夺下一席之地,空想着或许能去以色列进修,于是自学希伯来语。自然是有着阿语的基础,学起同族的语言,要轻松不少。——这是我的羁绊。阅读本书时,说不清的感慨和悲叹。永远无法说服阿拉伯人放弃复仇,即便阿拉伯人天性洒脱,有时候甚至颇为缺心眼。
评分同样是高中一遍遍读的书,亲历者的笔下,那么惊愕的现实,变成了深邃的文字。那些孩子的目光里,那么多的苍凉。
评分这本书是一个驻中东女记者的日记。女人该是远离战争的残酷无情的,而她亲历现场用最坚硬又最柔软的话语告诉我一个真实的巴以世界,战场上势不两立,现实中唇齿相依。如果说感动是太肤浅的,甚至会很容易从书中的情绪回到现实,但是这样的日子在中东已经流淌几十年。争战有时,和好无期。 “在巴以地区,这片传说中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我没有见到天使,也没有见到魔鬼,流血、流泪的,都是人。”
评分同样是高中一遍遍读的书,亲历者的笔下,那么惊愕的现实,变成了深邃的文字。那些孩子的目光里,那么多的苍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