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1942~),以色列钢琴家、指挥家。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7岁登台演出。曾随E.菲舍尔、I.马克耶维奇、N.布朗热学钢琴、指挥与作曲。1956年以皇家爱乐乐团独奏家的身份在英国首次公演。1957年1月,在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下,于卡内基大厅演出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巡回演出,获得世界声誉。1962年起从事指挥,1964~1975年担任英国室内乐团指挥,1975~1989年转任巴黎管弦乐队指挥,1991年至2004年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2年任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指导。曾先后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费城管弦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英国室内乐团等。
曲目涉猎广泛。作为钢琴家,尤擅演奏贝多芬、莫扎特作品,以浪漫热情服从于古典形式,使形式与内容达到平衡而著称。作为指挥家,则以诠释布鲁克纳、瓦格纳等人音乐见长。也擅现代音乐、爵士音乐。录制有大量的唱片,包括贝多芬全套钢琴奏鸣曲及协奏曲,莫扎特全套钢琴协奏曲及后期交响曲等。
与巴勒斯坦学者爱德华·萨义德是挚友,两人谈话录已结集出版,影响甚广。在音乐之余,致力于中东和平事业。
本书是巴伦博伊姆自传,首次译为中文出版。巴氏为中译本作序如下:
我极其欣慰地获悉,我的《生活在音乐中》一书将要在中国出版。过去的50年间,中国的音乐家和公众对于古典音乐显示了深厚而又广泛的兴趣,这是音乐所具有的普世意义的又一例证。
对音乐的喜爱与领悟,是不分种族、社会或地区的。领会音乐需要人的灵性与探究。而探究的精神,事实上是追求任何学识的先决条件。
我人生的前65年,整个地沉浸于音乐之中,并且深为它的能力感到迷惑,它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关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能够与中国读者分享我的音乐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无穷的愉悦与满足。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2007年7月
音乐家总说自己不懂政治要远离政治,却总在谈论政治。 他数次描写战火纷飞下的音乐会,以色列爱乐和梅塔的那段异常感人。 想看他和杜普雷八卦的就免了。
评分在王府井花800多买了一套巴的<贝多芬奏鸣曲>. 之后就在当当买了这本书. 非常非常喜欢他. 这本书值得学钢琴的人看.认真的看. 值得收藏.
评分 评分p.72 (1991年2月伊拉克导弹袭击时期)音乐那时候是一种真切的需要,音乐家需要演奏而听众需要聆听。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种忘却前一夜恐惧的办法,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是期盼的时刻,是可以不去想明晚那无可避免的警报声的片刻。在任何情况下,音乐都不是那种肤浅的娱乐。 p.9...
评分今晚和大师睡前交流下~ 好眠!
评分人生看的第一场正经音乐会就是姨母在保利那次。这本书说是自传,但夹带了大量姨母惯用的学术论文式的内容,剩下的一半倒是有八卦有看点。想看杜普蕾什么的就别买这书了,还不如写和梅塔的基情篇幅多。
评分好爱他和DUPRE。
评分一边听姨母早年的录音一边读 他好喜欢斯宾诺莎哦 姨母在政治上蛮个性的 只是没看到什么期待中的八卦 对音乐和生命的对比理解非常insightful
评分涉及方方面面,收获颇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