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出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西亚•马尔克斯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marquez/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遇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霍乱时期的爱情》摈弃了《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
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这场幻影长达半个多世纪,阿里萨说过:“死亡让我感到唯一的痛苦,便是不能为爱而死。”他心中始终有股执念,那就是对费尔明娜的爱,永远是他人生中唯一的指引。 现实中他和费尔明娜真正交流只有过两次,一次开始,一次结束。中间大量的时间,都是以那诗般的手笔,来传达自己的...
评分 评分一 如果在阅读中掩去作者的姓名背景,我也将毫不怀疑地断定,这本充满迟暮感伤的书,出自一位老者。不过在此之前,我已获得了关于此书的初步印象:它完成于1985年,当时57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四年前得到诺贝尔奖,正享有着与日俱增的世界性荣耀。 作为无愧于“大师”称...
评分问:《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小说,获奖一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答:第一个影响是我不得不中断我写作中的小说。得知获奖的消息时,我已经开始写这本书了。当时我曾不切实际地想,举行发奖仪式和接受访者采访后,我便可以重新开始这本小说的写作...
评分前些天,在拥挤、喧嚣的火车上读完了这本关于爱情的不朽之作。当时,在漫长的旅途之中体味一场更为漫长的人生之旅,只觉的沧海桑田,其中细味,还未来得及深深咀嚼。 只是昨天的某些瞬间,走在这平常城市的街道之上,看到油漆门窗的小店门口,一片神秘的...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遇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评分此版译文读不惯,甚是吃力。
评分居然在香港的乐文书店找到了这本书~
评分我终于也读了名著什么的了。。。
评分流水帳般的一本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