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大卫·麦克里兰教授对意识形态的思想源流所作的简洁的勾勒。麦克里兰认为意识形态的研究路径有两种。一种主要存在于英国和法国的哲学中,由特拉西经迪尔凯姆,到20世纪的经验主义和结构主义。这一研究路径推崇人的理性,认为惟有自然科学的思想方式才能产生可靠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应与自然科学方法一致。另一路径发源于德国,由黑格尔、马克思,经曼海姆至哈贝马斯。这一路径认为自然科学方法不适宜解决社会问题,不存在客观的研究方法,意识形态总是与社会的局部利益相联系的。
作者旁搜远绍,条分缕析,对各家各派的意识形态学说作了细致的考察,并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直以来,对"意识形态" 这个词既好奇又畏惧,感觉其深不可测又法力无边。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在国内对该词的接受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而在阅读西马的很多著作时,意识形态批判又往往近似文化批判。这本小书不仅从历史纵向分析了该词的诞生和演变,也横向地与当今很多思潮和...
评分快感: 德勒兹从主体诞生角度论述快感是一个陌生的主体,没有确定的身份,通身是一个空壳,却始终围绕欲望机器运转,被其他产品的份额所定义,以获得这里那里乃至每处的酬劳,并以逐渐形成即具体化的形式诞生于消费状态之中并再生每一新的状态,与欲望机器相伴的主体仅作为一种...
评分快感: 德勒兹从主体诞生角度论述快感是一个陌生的主体,没有确定的身份,通身是一个空壳,却始终围绕欲望机器运转,被其他产品的份额所定义,以获得这里那里乃至每处的酬劳,并以逐渐形成即具体化的形式诞生于消费状态之中并再生每一新的状态,与欲望机器相伴的主体仅作为一种...
评分一直以来,对"意识形态" 这个词既好奇又畏惧,感觉其深不可测又法力无边。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在国内对该词的接受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而在阅读西马的很多著作时,意识形态批判又往往近似文化批判。这本小书不仅从历史纵向分析了该词的诞生和演变,也横向地与当今很多思潮和...
评分一直以来,对"意识形态" 这个词既好奇又畏惧,感觉其深不可测又法力无边。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在国内对该词的接受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而在阅读西马的很多著作时,意识形态批判又往往近似文化批判。这本小书不仅从历史纵向分析了该词的诞生和演变,也横向地与当今很多思潮和...
国外的月亮还是圆些,这本小册子有点小的可怜。韦伯认为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应该摒弃思想家个人的特殊价值和偏见,他们的结论应当用语恰当,大体上应能为每个人,甚至为中国人所理解。看来理论界确实存在一条歧视链,德法,英美到中国,中国应该还可以歧视一下日本(其实并无道理)。而这链条中心
评分05年入手。
评分第五章后讲的就开始杂乱了,感觉马克思/非马克思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谱系划分方法。翻译比较粗糙,这套书的通病?
评分说实话,我还是没太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
评分说实话,我还是没太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