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壓卷之作
四萬公里的跋涉、尋訪人類古文明遺趾,
這是前無古人的一次旅行、
也是寫作者從未經歷過的驚嘆與悸動──
余秋雨說:
「這是我的壓卷之作,
也很可能是我的最後一本書!」
余秋雨從 1999 年年底開始實施歷時 4 個月的「千禧之旅──從奧林匹克到萬里長城」採訪寫作計畫,以完成古老的中國文明對世界其他四大文明的世紀拜會。整個活動行程有 3 萬多公里,幾乎囊括了世界所有的古老大河文明,包括了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各國宗教文化。途中,余秋雨每天以日記方式記錄見聞感受,這些日記及沿途所拍攝的數十幀發人思古之情的照片,構成了一本不同於傳統書籍形式的書。可以說是文化苦旅的國際版。
這是一份真實的考察日記,記錄余秋雨在 20 世紀最後幾個月的數萬里行程。余秋雨與鳳凰電視台一行於 1999 年 9 月 27 日啟程,尋訪世界的古老文明。旅程開始時,5 輛吉普車從香港海運至埃及亞歷山大港,人員乘坐飛機至希臘雅典,考察完希臘本土和克利特島後至開羅,與吉普車會合,然後由吉普車走完全程,直至返回香港。
此次訪察的重點旨在探訪古文明,考察團決定選擇荒涼,因此沿途所至之處盡是衰落與荒涼,危險、政府管不到的蠻荒之地。旅程由希臘為起點,探訪雅典、邁錫尼等古城;其次來到埃及,憑弔金字塔和法老王;接著,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等中東地區而去,這些神祕的國家,人民常年飽受戰爭摧殘;再來,去到人口爆炸的印度,一探菩提樹與洞窟;最後,抵達終點尼泊爾,從此地回到祖國:中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历史,每每想起,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滚滚而来。读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面对历史的种种,竟有些措手不及。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那两河流域茂密...
评分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讨论艺术作品的本质时候说过,任何成功的艺术家都要经历两个阶段:力求真实地观察反映世界的创造阶段和老成持重、定型后极少变革的成熟阶段,后者比之前者技巧相当纯熟完备——特别是体现艺术家本人风格的(往往还是艺术家本人独创的)技巧,只是作...
评分看千年一叹,暂时忘却了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 算是大脑的一次回归和调节。 同时,增加文学,见闻。拓宽了人的胸襟,看到文化的广博胸襟,哪里还有会自满个人的胸襟,差的远。只有自谦了。 喜欢他的书。还在看他的书。
评分看的书不多,第一次看《千年一叹》是在大一。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用了3天一口气看完,实在太精彩了。 你会随着余秋雨的笔,来到书里提到的每个国家,那些残缺的建筑,荒废的文明,哭泣的沙漠,混乱的街道,伟岸的石柱,神奇的故事,等等,等等~~~~~~~ 我并没有看到那些,但能...
评分《千年一叹》 买此书的目的完全因为书中“千禧之旅”穿越十国的路线正和我自己计划的一模一样: 希腊,埃及,以斯列,伊拉克,约旦,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最后回中国。 只不过我打算逆走,从尼泊尔出发,希腊是目的地。 这是再版,余秋雨先生补写了...
文明与荒芜,究竟是何关系
评分中學的時期
评分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位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有一次在香港的大众传媒公开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结果数天之内, 余秋雨的名字在香港不胫而走, 而这本书更加洛阳纸贵, 两天之内所有书店的存货卖过清光, 而看过这本书的人大部分都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 包括我在内。
评分秋雨大师
评分形容词以及各种定状补的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