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赫伊津哈是一位文化史学家,也是一位天才的语言学家。当他还在古典语言学校读书时,便掌握了阿拉伯语。1891年他入格罗宁根大学,改学文学和梵文,并以一篇论述古我屯度戏剧的论文毕业。1905年他在格罗宁根大学获历史教授的职称,1915年又在莱顿大学获同样职称。极权主义思想的出现激发了他在《明天即将来临》一书中挺身捍卫西方文学和艺术,而在《游戏的人》中他又坚持了对先验价值的信念。1942年,赫伊津哈作为人质被德国占领军扣押,随后被禁闭在一个小村庄里,1945年2月1日,在荷兰解放前夕,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就义。
本书自1924年出版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对中世纪后期研究的主要著作,此书致力于对凡·艾兄弟及其时代的真正理解。换言之,作者尽心于从艺术来考察一种文明结束及另一种文明开始这之间的那段迷人的时期。因此,本书不仅因其史实广博著称,亦因其对该时期艺术、文化与时代生活三著融合方式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而闻名。
《中世纪的衰落》研究的是十四、十五世纪的历史,研究的是中世纪文明的结束阶段。作者正是本着上述观点,试图真正理解凡·艾克兄弟及其所处时代,亦即试图从它与当时时代生活的联系中来理解。而现实已经证实,那个时代文明的种种形式中所共有的一点,就是它们均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更甚于它们与正孕育的未来的联系。因此,那个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单对艺术家用如此,对神学家、诗人、史学家、君王和政治家也是如此,都应被当作是对过去的完善与终结,而非新文化的前奏。
许多人说不喜欢历史,怕更多是正统的历史作品造成的,特别是中国历史,不是通就是国别、断代,哪怕是人物传记或者地方志,也与正史一样,抱着非大事不记的原则,同时又要引申出什么意义,所以显得千篇一律,这点在二十四史中特别明显,看得都要睡着了。 当然西方历史开始时也大...
评分这本书,手里有两个版本,一本广西的,一本中美的。 广西的装帧漂亮,中美的土里土气。 且,广西的还是有名的何道寛先生翻译。 于是选了广西这个版本读。 一直都是读得云里雾里,想来可能跟对于中世纪思想文化上的不熟悉有关。 读完后,随意翻了中美的版本,真是不读不知道广西...
评分衰落的钟声与文艺复兴 ——读《中世纪的衰落》 《中世纪的衰落》一书是欧洲文化史大师、荷兰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之一。较之于其它的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世纪的衰落》更能表现赫伊津哈所想表达的思想精髓,堪称“研究欧洲文化史的经典之...
评分中美本,只看了13页 几处比较大的问题如下(1、2下方附《中世纪的秋天》相应部分对比) 1、“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原文: “During the Burgundian terror in Paris in 1411, one of the victims, Messire Mansart du Bois, being requested by the hangman, accordi...
赋格曲 仿效imitation 维庸 玫瑰传奇
评分《中世纪的秋天》另一译本,前半部分译的很流畅甚至优美。后半部有些混乱。主要史料来自勃艮第和法兰西,偏重文化方面以及社会心理
评分虽然是联合翻译,但是整体译文简洁,辞藻不华丽,但却是有古风,思路清晰,相比何道寛翻译的那个版本不知道要好上多少。中世纪的沉淀还不够,有些章节看不懂。
评分伍尔夫谈自我意识过剩(大概)的小说常陷入一种境地,即越压抑就越强烈地表达我爱我恨我受苦的此类断言,看这本书中的中世纪人,感觉活法也是如此。偏北方的中世纪,赫伊津哈用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联系起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更指出文艺复兴所倡导的新并非前无古人,从中世纪中的骑士制度与牧羊人式的生活就是此类的发端。看得不仔细还需再读。
评分为了读莎士比亚看的,和Time, Space and Motion in the Age of Shakespeare那本书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点明了共同的图景和问题。文辞极其华美,很享受,对中世纪终结时期的呈现如同浅唱“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