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的基础内容是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汉代人物风云”系列讲座。这本书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之间的冲突,渗透,帝国体制的由来去向,改革派的命运沉浮,得失奥妙……纵横捭阖,妙趣横生,发人深思。
这些鲜活的故事和生命将促使我们反省历史,反省社会,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年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以及《帝国的惆怅》等。因在央视“百家论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而为公众所熟悉,一举成为当前最为公众熟知的学者和作家。
惆怅是因为历史的厚重,欣慰是读到一本精彩的书。本书平实而略有华丽的词句带有一点惆怅。这“惆怅”的感觉,用一个时髦的词汇描述,或许可说历史有些“纠结”。本书映象深的几块内容:汉朝晁错为社稷久安主张削藩,然而“衣朝衣斩东市”,实质却推动了历史由“封建制...
评分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所有惆怅,所有不得志,几乎都源于自我实现的理想与帝国体制的要求不兼容。 读书人说:“我要修齐治平”。然后愣愣地冲着心中的理想实践去了。 一门心思“胸怀天下”无暇他顾,结果做事不小心把皇帝得罪了。然后,修齐治平就被圣上的权力踩碎了。 为什么...
评分政治家·政论家 改革确实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中就包括改革者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包括他们的生前名誉,身后是非。 有学问,有才华,有思想,不甘寂寞,不等于是一个适合搞政治的人。他其实只适合做“政论家”,并不适合当“政治家”。 这样的人,首先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人“...
评分从历史普及读物上看,个人觉得远没有万历十五年好看,也没有吴思那样的另类切入视角,说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段子”。历史论坛上泡久了的人,《品三国》里面大概没有什么太新鲜的东西了吧。 他的好处在于把一件事情说得足够有趣。从这一点上说,我觉得他更像是个说书人……所以...
评分我知道老易最近火了,品三国品到不行,但是,可惜的是老易的这本书感觉太仓促了一些,书里面前后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总感觉这是他为了拢聚人气搞出来的应景之作,应该多花点时间了。
大多是吴思、钱穆、吕思勉的观点,老易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出来,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了。
评分讲变法的条件、适合的体制时,有些意思,后半部分赶稿赶出来的太水了
评分书名就让我喜欢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是这本书带我进入了历史世界··· 虽然现在觉得有点浅显了
评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