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

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国秀

女,1971年出生,汉族,辽宁清原人。1993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社会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1998年考入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200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吉国秀
出品人:
页数:280
译者:
出版时间:2005-7
价格:22.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0451785
丛书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礼学 
  • 民俗 
  • 博士论文 
  • 论文 
  • 经学 
  • 婚姻 
  • 哲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者以辽宁省东部山区清原镇为个案,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延展了传统民俗学意义上的婚姻仪礼范畴,探讨了婚姻仪礼的变迁及其功能转换。作者认为,近20年来传统婚姻仪礼的复兴,是地方民众应对国家权力与社会变迁的一种民间策略。凭借该策略,民众重新组合传统婚姻仪礼,更新社会网络,进而通过社会网络的重构,赋予日常生活以连续性,整合过去与现在的时间体验,获得地方社会的归属感,共同转移和释放社会变迁中承受的压力,最终重新塑造了民间社会。作者提出,民俗事象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而存在,是因为它具有守恒意义与追加意义两种意义结构。关注民众的日常生活,强调民间知识的合理性,是本书的显著特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守恒意义与追加意义相对应的是传承与变迁两种模式,换言之,前者是结构性的核心母题,后者是阐释性的当下解读。后者受到前者的限制。

评分

守恒意义与追加意义相对应的是传承与变迁两种模式,换言之,前者是结构性的核心母题,后者是阐释性的当下解读。后者受到前者的限制。

评分

守恒意义与追加意义相对应的是传承与变迁两种模式,换言之,前者是结构性的核心母题,后者是阐释性的当下解读。后者受到前者的限制。

评分

守恒意义与追加意义相对应的是传承与变迁两种模式,换言之,前者是结构性的核心母题,后者是阐释性的当下解读。后者受到前者的限制。

评分

守恒意义与追加意义相对应的是传承与变迁两种模式,换言之,前者是结构性的核心母题,后者是阐释性的当下解读。后者受到前者的限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