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死神渐渐走近,生命开始消逝,徘徊在死亡线上的人们,生与死的对比,留下曾经与现在的肖像。
一位治疗过无数病人、挽救过无数人生命的医生,临终前经常被噩梦吓醒;
一位音乐家在病床上牵挂的不是他的亲人,而是家里那只陪他度过多年的狗;
一个天使一样可爱的女孩因为母亲遗传的艾滋病,在漫长的住院期间,只是想回到家里,跟邻居的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
一位敬业的警察因为长期值夜班,只能在白天入睡,梦中也会大喊“站住!别跑!警察!”;
一位前政府官员在国家统一后失业,原先享受的高福利没有了,怨声载道,一个劲地发牢骚;
一个曾在纳粹军队服过役的老人心事重重,一言不发,对瓦尔特的拍摄心怀警惕,决不提及自己的那段历史……
德国摄影师瓦尔特像拍记录片一样,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些在死亡线上徘徊的人们。这些图片曾在欧洲引起轰动,它们记录下一些人的生与死,他们中有科学家、官员、警察、作家、银行家、医生、农场主,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和刚出生的婴儿。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无一例外地是两张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表情。在这些人的脸上,有不甘心、平静、满怀希望,也有绝望、放弃、哭泣、害怕,还有深深的哀伤。
摄影师的拍摄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二战中面对死亡时的惨痛经历。
拍摄中,瓦尔特使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类在濒临死亡时的精神状态。编辑成册的图片在欧洲展出销售时,一销而空,接连再版,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但是这组作品却获得了包括ADC金奖和荷赛银奖等纪实摄影方面最高奖项,瓦尔特也被评为德国年度肖像摄影家。
《生命的肖像》,大部分文字都是在临终关怀医院完成,少数几个采访是在临终者家里。这些人有科学家,官员,警察,作家,银行家,医生,甚至刚出生的婴儿,也有身世简单的平凡人。每一篇文字至少配有两张图片,一张是他们临死前的脸部特写,另一张则是死亡后的表情,还会有一张...
评分 评分无意中发现这本书 随手翻看竟不能停止 对生命的疑问竟是这样的直白 而又这样的单纯 朋友说我看得很血腥 不能认同 生和死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人 也许应该了解 看过后 留下许多心痛
评分奶奶去世的那天,我正在东单的办公室。母亲打来电话,让我尽早下班去医院。当我打车从市中心的写字楼到南城的医院时,奶奶刚去世不久。在重症监护室里,奶奶裸着身子躺在病床上,身上所有的管子都已经撤下,父亲和几个姑姑正准备给她擦身。 同病房的还有几个床位的病人,一张...
评分在贝塔斯曼书友会等朋友 看到了书架上这本很有质感的书 拿下来报着好奇的态度粗略的翻了一下 里面都是黑白照片 (我最爱的就是黑白照片,因为觉得只有黑白照片才够纯粹) 同一个人两张照片 很好奇 后来翻到介绍 才知道是这一组图片是 一个人一张生时的照片 一张死的时候的照片 这...
找不见几年前苏送我的这本书,无意中同人提起,至今仍能忘第一次看这本书时的震撼。
评分很震撼,生命的一种存在
评分哭了
评分2008-12-29 想看 2010-7-27 @木's
评分|176:8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