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拟剧论的倡导人。生于加拿大曼维尔。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196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1945—1951年间曾在设得兰群岛从事实地研究。他以个人经验观察的结果为主要资料来源,对社会互动、邂逅、聚集、小群体和异常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他首创了“拟剧论”。认为人赋予社会秩序或特定行为以意义。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社会成员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多种角色,使自己的形象服务于欲达目的。他还提出“污记说”,认为先赋的或自致的污记贬低了个人或群体的价值,限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人们一旦给异常行为者标上污记,他们就走入了“越轨生涯”,结果是异常行为被强化。戈夫曼的著作和理论在美国社会学界得到广泛的赞同。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谈方式》(1981)等。
A study of human behavior in social situations and the way we appear to others. Dr. Goffman has employed as a framework the metaphor of theatrical performance. Discussions of social techniques are based upon detailed research and observation of social customs in many regions.
正如表演这个词所暗示的一样,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似乎就伴随着刻意的对行为的修饰(即所谓的“印象管理”),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被自己的表演所欺骗,当我们在一个情境中并通过表演来维护这个情境定义时,我们是在全身心地投入吗?我们会不会有第三只眼在望着...
评分正如表演这个词所暗示的一样,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似乎就伴随着刻意的对行为的修饰(即所谓的“印象管理”),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被自己的表演所欺骗,当我们在一个情境中并通过表演来维护这个情境定义时,我们是在全身心地投入吗?我们会不会有第三只眼在望着...
评分•初版12页冯钢译序,新版无。新版补译一页致谢,对初版作了深浅不一的逐句校改,囿于初版句子结构,未尽如意。新版编辑不太负责,产生大量新错误。 •新版添注了大量术语和人名原文,但依旧是所有注释译成中文,后面又没有参考文献,导致无法查考。 •卷首引用桑塔耶那...
评分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同时也会成为一个局外人。 当我们是表演者时,我们置身于一个剧场中,这个剧场有一些规定的或约定俗成的纪律或要求。比如统一的服饰,统一的言谈举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飞机上空姐的着装,微笑。这些都是剧场的前台装置。当飞机这个...
评分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同时也会成为一个局外人。 当我们是表演者时,我们置身于一个剧场中,这个剧场有一些规定的或约定俗成的纪律或要求。比如统一的服饰,统一的言谈举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飞机上空姐的着装,微笑。这些都是剧场的前台装置。当飞机这个...
今天终于第一遍扫完这本,上次去 @吃饱了撑着才 家里做客的时候竟然一眼看到师姐在看同款图书....
评分可能我就是跟教科书没有缘分吧。。。
评分可能我就是跟教科书没有缘分吧。。。
评分可能我就是跟教科书没有缘分吧。。。
评分被赤裸裸地拆穿的感觉是很痛快淋漓的。非常有趣的是用了好多未发表的硕士博士论文、研讨会报告做参考材料(好多应该是他当时在芝大和其他地方的学生吧,一些后来也成了大牛,看到引用的时候相当感动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