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 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 《老子注》 、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 《周易略例》 四部。此外还著有《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一卷、《易辩》一卷等数种。其中 《老子指略》 、 《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他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王弼与钟会、何晏等人为友。倡导“以无为本”的“贵无论”。正始十年(249年)秋天,以疠疾亡,年仅24岁,遗下一妻一女。
本书校释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几种。
本文通过对王弼的老子第十九章注和第三十八章注的文本进行分析,梳理王弼论述的道与具体道德的关系:“无为”是上德,“有为”的仁义礼属于下德;无为要经由道实现;道揭示给人们:合理统治的途径是崇本举末和崇本息末,而不是人为树立道德的准则。另外,对老子和王弼所处的时...
评分【提要】 以楼宇烈教授《王弼集校释》中对《老子》第六十五章王弼注的校释为例,本文针对其所存在的两个问题探讨校释古籍的方法问题。文中强调指出,校释古籍时,应当与有关出土文献作对照,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的知识,准确地把握义...
评分 评分【提要】 以楼宇烈教授《王弼集校释》中对《老子》第六十五章王弼注的校释为例,本文针对其所存在的两个问题探讨校释古籍的方法问题。文中强调指出,校释古籍时,应当与有关出土文献作对照,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的知识,准确地把握义...
评分本文通过对王弼的老子第十九章注和第三十八章注的文本进行分析,梳理王弼论述的道与具体道德的关系:“无为”是上德,“有为”的仁义礼属于下德;无为要经由道实现;道揭示给人们:合理统治的途径是崇本举末和崇本息末,而不是人为树立道德的准则。另外,对老子和王弼所处的时...
爱恨交加..............
评分可惜天妒其才。
评分要不是豆瓣提醒在读五个月了,我都快忘了。只看完老子部分,其余估计也不会过眼,也罢。
评分终于下定决心读它了。可越看越不明白。王弼美少年您老哪天半夜显灵给咱讲讲。。。。看完了老子部分就不准备看了。。。。
评分玄学就是个串儿,搞得老不像老、儒不是儒,注解之中又多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之处,使形上之道、性理心法,失其本真,末路穷途之时又被释家利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