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乡下的罗四海是家里的长子,唯一的朋友是隔着高墙从未见过面的小女孩,只有对着她,四海才能讲述心底的话。但是生活的贫瘠和压力使得他不得不告别母亲弟妹,跟着不可靠的舅舅去香港谋生活。因为对于小小年纪的他“这吃的问题,非得着实解决不可。他发誓将来长大了,要努力工作砖钱,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直至吃饱为止,是,这肯定是他的宏愿。”
带着这个宏愿,四海终于来到香港。虽然明知道舅舅是有心卖他做学徒来捞钱,但面对现实的环境,他还是硬着头皮要去挖铁路做工。偏这时新认识的混血女子翠仙失手错杀了英国人,四海身不由己地跟着她和舅舅踏上了荷兰人的船开始了逃亡。
在船上,四海尽心照顾受伤了的翠仙,并却了厨房帮活,因为不怕吃苦不怕累,他靠做工还赚些钱,学了做菜。“船驶往地球的另一半,绕过阿拉伯半岛,驶入红海,即将渡过苏伊士运河,经地中海,出直布罗陀海峡。”这一切都让懵懂的四海大开眼界。
终于罗四海一个人登上了陌生的温哥华的土地,未来一片茫然,那年他十三岁。
罗四海被开洗衣房的王得胜收留,并于他死后接手了这家店,在翠仙和庞英杰的帮助下,四海用脑子,很用心经营着小小店铺,不曾想竟有了点盈余,但是这其中的苦他不会向人去说,“熨得满手起泡,尚未痊愈就浸到水中擦洗,一块一块烂肉永远出水,他见了人,不敢伸出手,怕人嫌脏。”
在温哥华,他清清楚楚看到修铁路的华工怎样得不被当作人看待,他清清楚楚知道有多少华工死后连名字和葬身之地也没有,四海知道他没有能力去挽救这一切,他所能做的就是自强!
铁路工头的女儿骂他,四海毫不犹豫地反唇相讥;他一直善待他的工人,像兄弟一样;他不顾危险下到山脚只是为了救回遇难者的遗骸,不至暴尸山野;他不计前嫌,破冰去救那落水的女孩;他立志学习,不甘做个愚昧无知的人……
这一切一切,为他赢得了尊重和地位,十八岁那年,罗四海终于衣锦还乡。
罗四海的母亲一直在等儿子的回来,她已病入膏肓。四海答应成亲,他要让母亲放心,在众多提亲的女子中,他一下就选中了一个同样叫翠仙的女孩。“呵翠仙是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可是每个离乡背井的男子,心中总有一个翠仙。”
周翠仙有着乐天的性格,罗四海终于娶对了人。虽然小夫妻只住在阁楼,但生儿育女,生活过得清苦而快乐。这时世界的局势正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中国,罗四海只是个流落海外的普通人,他力量微薄,却同样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并慷慨解囊支持革命。就这样,罗四海终于在温哥华扎下根,两个儿子也长大成人,成为比父亲更出色的商人,“比他们父亲聪明,但是,罗四海为人较忠厚大方。”
多年后,罗四海享得高寿而终。
和许许多多别的亦舒的书不同,这是写男人的。 和亦舒许许多多的想法相同,人要立足,必定要吃苦耐劳,且要有经营生活的一点智慧和头脑,亦要相信人间真情。 我仍然依赖师太。
评分亦舒是多產的作家,代表作會令人想起早期的<玫瑰的故事>和<喜寶>,後期的故事過於流水式,要找代表性已經没法選。 <縱橫四海>是亦舒少數以男性為主角寫的小說,更罕有的以上世紀初作為背景,亦不是以愛情為主幹,近似人物傳記類,寫的是主角羅四海的一生,側重他少年至青...
评分这本书读过两遍,大概是写男人的成长过程的书。 一个乡下的小孩子,成天吃不饱饭。自愿被舅舅卖到加拿大做苦力。经历了背井离乡,陪失手的杀人犯跑路,到在国外做洗衣工直到后来盘下洗衣店,之后参与的华工修铁路事件等等等等。最最隐讳的是里边也提到那么一点孙中山和邓小平...
评分小时候喜欢看亦舒,只觉得文字简单凝练又辣利,写出的女性又个个独立有性格。 于是反反复复看,有些章节都都背出来。 除了她最有名的《喜宝》、《玫瑰》这些,有本书我印象很深刻——《纵横四海》。这两天又翻出来,细细看一遍,只觉得荡气回肠。 这部书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
评分看亦舒的书,总喜欢看到影射的情节, 比如一把青云,比如伤城记。 反倒是像印度墨那种影射娱乐界的,看的倒不过瘾。 这本书里, 宗珊是不是中山? 王兴是不是黄兴? 邓小桢,我就不用说了吧~~~ 庞英杰影射的是谁?暂时没猜到! , 说我的评论太短?这需要多少字啊?
十月围城
评分十月围城
评分或许师太住加拿大之后,一直都关心当年华人修筑铁路一事。罗四海是个好人,应有好报。里面出现了孙中山和邓小平的影子,呵呵。
评分头颅抛出去,为的是老百姓,可是老百姓却觉得他们的头颅可怖
评分华工史。失眠一整晚看完:凌晨7;10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