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毕业于葛量洪教育学院,曾任教职,又专事文学创作与研究,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著作极丰,出版有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三十种。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92年,她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名列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飞毡》。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我城》,西西传诵三十余年的出名巨著,风格独特,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我城》发表三十周年时,香港报纸曾专门设版纪念。
中学毕业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髪、悠悠、阿傻、麦快乐等草根百姓逛街、郊游、搬家、求职、讨生活的香港,西西以其“顽童体”的观察带人游走各地,刻画一代香港人的真实状态,记录当时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其中寄托着青年的开放、进取和各种成长之潜力充满可能性。
未曾读过西西,好像是不曾算了解香港文学。 典型桥段如梁文道,他曾经这样写过:有一段日子,每每有人问他香港有文学吗?香港有了不起的小说家吗?他就说:“有,西西。”而其代表作,则是《我城》。 诚然,比起《哨鹿》、《哀悼乳房》、《像我这样一个女子》、《飞毡》,...
评分《我城》—— 西西的都市畫卷 香港女作家西西的長篇小說《我城》寫於1974年,起初在《快報》上連載。它的文風天真質樸,充滿生活氣息。上世紀七〇年代,香港從側重製造業過渡到成為金融中心,隨著工商業結構轉型,香港經濟奇蹟般地起飛,文化也更加開放而多元,本土意識逐...
评分创造美丽新世界 ——西西《我城》与香港意识的滥觞 西西《我城》在大陆的出版距小说面世已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之中,国人的阅读经验与阅读视野随着经济社会转型遽变中的国家一同增容、扩界、转化、新生,似乎到了“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的境遇,然而从《我城》开篇第一句“...
评分怕忘记那种感觉 所以我喜欢书评 帮我不遗忘 我城 是用童话描写的香港 但是 不完全是香港 琐碎的童话 童话般的琐碎 那是个 孤岛 寂寞却人来人往的孤岛 寄托了童话的美好却建立在半空的无依偎的城市 没有情节 没有线索 淡化逻辑 理性 似乎很荒诞 但是 这就是 我城 像...
评分我是在非常忙碌而彷徨的时候购得此书的。 彼时万事缠身,百忧俱至,我不喜欢这个世界甚至于不喜欢我自己,我日日早起见晨光滑腻鸟鸣如歌,便想这世间也算得上无情:自然界的热闹固然是真的,可惜与我无关;人类的热闹倒是息息相关,可惜又是假的。所谓美满幸福不过...
号称是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写成,实际上则通篇都是暗语,字里行间穿插了70年代的香港以及国际上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作为所谓香港文学中本土意识的滥觞还是当之无愧的。由于今天的读者(主要是我=_=)未必对这段历史有全面的认识,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难免有许多障碍,所以很遗憾书中没有任何注解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本书的价值。最后不得不吐糟这本书实在是很难看,一共试读三次,前两次都只读了十几页就掩卷而逃,最后这次拼死坚持下来了,读到大约100页之后,终于习惯了作者的叙述风格,读得顺多了。相比之下,「缝熊志」神马的是多么的亲民啊!
评分号称是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写成,实际上则通篇都是暗语,字里行间穿插了70年代的香港以及国际上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作为所谓香港文学中本土意识的滥觞还是当之无愧的。由于今天的读者(主要是我=_=)未必对这段历史有全面的认识,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难免有许多障碍,所以很遗憾书中没有任何注解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本书的价值。最后不得不吐糟这本书实在是很难看,一共试读三次,前两次都只读了十几页就掩卷而逃,最后这次拼死坚持下来了,读到大约100页之后,终于习惯了作者的叙述风格,读得顺多了。相比之下,「缝熊志」神马的是多么的亲民啊!
评分頑童眼底的生活 語言跳脫 如同行駛在顛簸路上時看後視鏡裏世界的觀感 一切都在遠去 一切都在此間 路由我們交織在一起 城由我們維係。
评分頑童眼底的生活 語言跳脫 如同行駛在顛簸路上時看後視鏡裏世界的觀感 一切都在遠去 一切都在此間 路由我們交織在一起 城由我們維係。
评分香港现代寓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